要说如今红遍网络的歌曲,那绝对是《沙漠骆驼》无疑了。

这首歌到底有多火呢?

一条高达15万赞的热评说:唱出了张飞和李逵手拉手在沙漠中骑着自行车的感觉。

这种具有想象力和幽默感的描述方法,还真给这首歌增添了一点神秘的气氛。

另一条热评说,戴着耳机听歌,被人通过节奏分辨出是《沙漠骆驼》。

虽然听起来是段子,但足以说明大家对这首歌的熟悉程度。

《沙漠骆驼》到底为什么火?想必还是有很多人要问。

然而认真分析这首歌,发现也不难理解。

首先我们看它的歌词:

“我跨上沙漠之舟

背上烟斗和沙漏

手里还握着一壶烈酒

漫长古道悠悠

说不尽喜怒哀愁

只有那骆驼奔忙依旧”

短短几句,就勾勒出了落日、黄沙、旅人交织的景象,仿佛真的把人带进了那一片悠悠大漠。

“只有那鹭鹰在幽幽的高歌

漫天黄沙掠过

走遍每个角落

行走在无尽的苍茫星河”

突然感慨,一直埋头工作的人们,有多久没有抬头看看天空了?

有漫天黄沙,也有璀璨星河,最畅快的旅途,也不过如此了。

这首歌还真是激起了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人们,心中那个关于远方的梦想。

可是谁也不能说走就走,于是只能寄情于歌。

老实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喜欢贩卖焦虑的时代。房子车子、工作升职、结婚养家,任何一个点,都能催生出人们心中已经难以负荷的压力。

甚至现在的人,不说两句忧愁,不写几句抱怨,都不好意思说是“年轻人”。

但《沙漠骆驼》没有。

它唱快意人生的豁达——前方迷途太多,坚持才能洒脱,走出黑暗就能逍遥又快活;

唱不负好时光的珍重——漫长人生旅途,花开花落无数,沸腾的时光怎能被荒芜;

还唱被幻境迷惑时的骤然醒悟——原谅我曾经恍惚陷入迷途,遮住了眼眸,湮没了意图,怎能被这样征服。

简单来说,这首歌是让我们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多难得啊。

在焦虑和压力的包围下,我们需要这样的“当头棒喝”。

嗯,哪怕什么也没体会到,也学到了“魑魅魍魉”四个字的正确读法。

再说旋律,《沙漠骆驼》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

它朗朗上口,通俗易通,又不像一些小众歌曲那样故作深沉,零基础零门槛,多听两遍就能哼唱。

而我觉得《沙漠骆驼》最厉害的一点在于,它让一首歌变成了一场全民互动。

在火山小视频的站内页面,翻唱《沙漠骆驼》的人应接不暇。

戴着草帽的清洁工大叔,拿着扫把当吉他:

正在晒苞米的农民,眼前的金黄也是大漠的颜色:

卖菜的小贩,背后有人拿着“蔬菜荧光棒”应援:

只要有心,锅碗瓢盆桶,也可以当乐器:

烤着烧烤,也能跟着旋律摇摆:

琵琶声给这首歌增添了古典韵味:

画笔让这首歌变得生动具象:

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姐姐更是让这首歌多了柔情:

谁说只有去到沙漠才能体会《沙漠骆驼》的意境?大隐隐于市,人生中值得高歌的故事多了去了。

一边体会着人间最真实的烟火气,一边拥有大漠一样广阔的心境,那才是真的有滋味。

其实这首歌的演唱者展展与罗罗,人生经历也跟歌曲类似,出道多年不温不火,但一直在用心唱歌,追逐心中的绿洲。

不管你是什么职业什么身份什么年龄什么性别,大概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只骆驼。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