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87年10月19日,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一,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跌了508点,跌幅高达22.6%。

1987年10月19日,历史上的黑色星期一,一天之内,道琼斯指数跌了508点,跌幅高达22.6%。

这一天,巴菲特像往常一样安安静静呆在办公室里,打电话,看报纸,看上市公司的年报。这一天他的财富损失了3.42亿美元,一周之内伯克希尔公司的股价跌了25%。

巴菲特没有恐慌地四处打听消息,也没有恐慌地抛售股票,面对大跌,他非常平静。因为他坚信:他持有的这些上市公司具有长期的持续竞争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他坚信股灾和天灾一样,只是一时的,最终股灾会过去,股市会恢复正常,他持股的公司股价最终会反映其内在价值。

美股历次大跌:腰斩并不罕见

作为成熟的资本市场,美股也经历了多次剧烈波动,时报君梳理了美国自上个世纪20年代以来影响比较大的下跌。

面对1929年40点的道指,当时夺路而逃的股民,肯定不敢想像,有一天股市能涨到几万点;2008年面对着6000多点道指的股民,心中想必也是充满了绝望,不敢想像自己还能解套,更不会想到仅仅10年时间,道指不光收复了失地,还又翻了倍,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铺垫了这么多,只想陈述一个事实: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同样也没有只跌不涨的市场。

A股历次底部对比:当前估值并非最低

在A股不到30年的历史中,也多次发生大幅波动。我们来总结一下沪指1990年以来经历的5次大幅下跌见底:

第一次:1994年7月28日,指数跌至339点,比顶部下跌77%,估值回落93%;

第二次:2005年6月6日,指数跌至998点,比顶部下跌56%,估值回落74%;

第三次:2008年10月28日,指数跌至1665点,比顶部下跌73%,估值回落75%;

第四次:2013年6月25日,指数跌至1850点,比顶部下跌47%,估值回落72%;

第五次:2016年1月27日,指数跌至2638点,比顶部下跌49%,估值回落44%。

历次见底中,指数下跌平均值为60%,估值回落平均值为72%。

今年以来,市场从2018年1月26日的高点3587一路震荡下跌,并在6月19日最低跌到2871点,指数下跌了20%。

据中银国际统计,历次市场底部时,0-40倍市盈率个股比重分别为92%、60%、72%、54%和34%。

截至今年5月,A股中0-40倍市盈率的个股占比为48%,相比于历史上历次底部,并不占优;再看估值高于60倍的个股数量,占比为26%,虽较2016年1月的2638点时的40%下降了14%,但高于历史上其它低点。

(以上图表来源:中银国际)

历次市场见底前,宏观经济均出现了负面因素,但股票市场通常反应更快、见底也更早。

如1994年7月的市场底部,当时中国经济出现“过热”,通货膨胀率高企,国家采取紧缩手段,大幅提高存款利率,市场下跌至底部,而随着CPI的见顶回落,经济增速也逐渐走出了底部。

2005年6月,股票市场和CPI几乎同时见底,但是股票市场比CPI更早走出底部,2008年10月也是类似的情况。

2013年6月和2016年1月,市场见底时,经济增速也处于底部,但当市场走出底部缓慢回升时,GDP和CPI依旧未走出低位。

A股破净股数量已超过200只数量创下新高

数据显示,随着市场的持续下挫,21日A股市场破净股数量已达217只,这一数量超过超过最近十多年来的几次重要低点。

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在连续4年的调整后,市场氛围接近冰点,至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最低触及998.23点的低位,这一点位也是此后十多年来的最低点位,市场破净股数量高达174只;

2008年10月28日,上证指数在2007年达到历史大顶后,泡沫开始破灭,市场出现快速调整,在此后仅约1年左右的时间,上证指数调整幅度超过七成,并于2008年10月28日达到调整后的低点,当日市场破净股数量高达175只;

2013年6月25日,上证指数盘中低见1849.65点,当日破净股数量为154只;

2016年1月27日,在熔断后,市场连续调整,上证指数当日触及2638.30点,这一点位成为最近两年多来的低点,当日破净股数量为53只。

从绝对数量看,目前市场破净股已创下最近十多年新高!

不过,这些年A股市场股票数量在扩容,目前破净股占市场股票总数的比例,仍低于2008年的股市最低点,但显著高于熔断时期,与2013年的股市最低点基本持平。

巴菲特把股灾看作上帝送给价值投资者的礼物。如果把市场拉长来看,A股现在肯定不是在高位。这几年有一些股质地不错,但受行情压制,估值被压制,当下正是潜心研究、布局的时候。即使行情暂时起不来,也不排除有部分优质股走牛,目前A股当中,就有不少A股拒绝随大势回落,而是走出了独立上涨的行情。

PS:股市里,技术派相信历史会重演,但当前A股投资者结构、市场风格也较以往明显不同,这意味着历史也不会完全复制。当前未必就是底部,但肯定不是顶部。

(责任编辑:DF318)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