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疫情影响了我们外出务工,但到这儿干活一天收入也有100元,并不比外出差。”

在江油市永胜镇双庙村一折耳根基地,正在采摘折耳根的工人吴书佳高兴地说。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当地外出务工的人员不能像往年一样外出。考虑到务工人员们着急出门挣钱的心理,当地的合作社出了个主意,扩大折耳根、生姜等产业规模,让外出务工人员就近实现就业。

对此,三星村村民赖兴富十分赞同并积极参与。他说,原本他家五口人,有四个劳动力外出务工,每年可有15万的收入,但除去车路费,能够在家庭开支的资金没有10万。“今年受疫情影响,出不去,但正好,一家人可以把弃耕的20亩地种植上生姜,再在合作社干点活,这收入肯定也不比外出务工差。”赖兴富道出了他今年的发展思路。

据了解,永胜镇是江油市重要的农业产业基地,现有国家级自种基地1200亩,五粮液专业合作粮基地3000亩,还有主导产业小龙虾养殖4000亩,生姜3000亩,折耳根2600亩。

在当下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永胜镇表示将利用当地基地辐射带动优势,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方式,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充分依托各合作社基地的务工、采收,让群众在产业基地就近务工,由此来解决他们在疫情过渡期间的收入问题。”永胜镇副镇长阳明菊向记者介绍。(鲁文林 江油融媒 通讯员:晏佳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