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看到这样一幕:

一名刚学会走路的男孩,在妈妈的引导下,在小区公园内练习上台阶。

男孩的小脚怎么都迈不上去,突然摔倒了。他大哭不止,伸手向妈妈求抱抱,可是这位妈妈却站在原地一动没有动。

「宝宝乖,宝宝要自己站起来。」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摔倒自己爬起来。」

就这样,男孩哭着站起来、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如此循环。

我注意到,开始摔倒的时候,小男孩还会哭泣,也会向妈妈寻求帮助。

然而被妈妈一次次拒绝后,他开始变得默不作声,最后放弃了跟妈妈求助,最终也没有学会如何上台阶。

当时觉得这位妈妈是在训练孩子独立,可如今想来,我有点心疼这个孩子。

虽然说孩子迈向独立的每一步,都会有苦痛。

然而,为人父母的最高职责,不仅要孩子独立,还应该让孩子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

有些时候,父母的及时回应,哪怕只是一个小小拥抱,也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号:你的求助我看得见,你是安全的。

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父母对孩子的无动于衷,有时候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不被爱的。

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锻炼孩子要把握有度,在孩子不需要时,我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不干预不插手不打断;

在孩子需要时,我们要在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给予绝对的支持,但是行动上可以慢一点,或者是开动脑筋,在给孩子心理支持时,想办法给予她尽可能多的锻炼。

这一方面,我的一个朋友就做得非常好。

朋友平时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从小就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收拾内务,自己洗内衣等。

与此同时,她也会温和地告诉孩子,妈妈一直都在,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提出来。

一开始,孩子也会屡次耍赖,明明自己会穿衣服、系鞋带了,却总央求妈妈帮忙。

这时候,她并没有训斥孩子「无理取闹」,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选择陪着孩子,或者和她一起想办法。

「你是希望妈妈陪着你对吗?妈妈可以陪你,不过这个你会做了,你试试自己做哦。」

「妈妈在给你做示范哦,你来看仔细一点,记住步骤啊。」

当孩子真正遇到困难时,她会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给予孩子行动上的支持,让孩子感觉妈妈的关注和爱从未远离。

为人父母,我们既要鼓励孩子独立,更要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成长为独立又懂得合作的人。

(版权说明:文章来源网络,网络素材无从查证作者,原创作者可联系我们予以公示!)

zhonggongge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