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闭着眼睛也到 10 万亿了。

未来还是阿里和京东二分天下?

几年前,一个淘宝起家的土豪仿佛看透一切地告诉大家,电商之战的最终结局是阿里和京东划江而治,二分天下。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 2018 半年大报告》显示,综合电商行业用户规模离8亿只有一步之遥,但用户增速已经放缓,可能中国剩下的 6 亿人是非常难以再转化的人群了。

诸侯割据,未来百万亿的电商帝国即将崛起

2017 我国网上零售额达到 71751 亿元,创下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 32.2%。

诸侯割据,未来百万亿的电商帝国即将崛起

阿里 2017 财年(2016.3-2017.3)的交易额是 3.767 万亿,京东 2016 年是 9392 亿,合计 4.7 万亿。

阿里+京东约占总体规模的 80%。

如果今天的总体增长是 20%-30% 的话,今年电商的最终市场规模应该是在 8.82 万亿-9.5 万亿之间。

明年闭着眼睛也到 10 万亿了。

诸侯割据,未来百万亿的电商帝国即将崛起

电商朝着「寡头+群雄并起」的趋势发展,并且演变成了多维度、多层次、多平台的战争,集中化和碎片化同时在发生。

支撑阿里帝国寡头的是什么?

真正支撑阿里帝国的,是战略,是超越大多数人所见的远见;是高于大多数企业的独特文化和相信的人很相信,不相信的人完全不信的价值观。

阿里正在实现“影分身”,电商业务、蚂蚁金服、菜鸟网络和阿里云,并驾齐驱,并交替接棒,还有娱乐和新零售。

其实双十一对阿里来说,已经只是一个局部战争了。战争不止于卖货本身,阿里已经向前端后端横向进行了整合,阿里更是提出了要做“商业操作系统”的战略。

2008 年阿里的“计算力”已经达到了当时的极限。马云从微软亚洲研究院请来了王坚博士主导“阿里云”的开发。

这是迄今为止,在阿里内部最受争议的项目。王坚一度被认为是个“骗子”,十年后的今天 2000 多亿。如果当时没有做阿里云,那么今天就没有自主系统可以支撑这么大的计算量。

阿里云对今天的阿里有多重意义:

1. 本身具有极强的利润及现金流。

2. 为阿里本身的业务保驾护航,海量交易,海量信用数据挖掘,海量实时信息都需要极强的处理能力。

3.成为企业服务的入口及基础设施。

4.真正的大数据。

5.真正的人工智能。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不能忘记,蚂蚁金服和菜鸟网络。

蚂蚁金服真正的价值不仅是转个钱变方便,而是使得数以亿计的过去不可能成为金融客户的人得到了服务。

蚂蚁金服可以给路边摊放短期贷,基于对他通过支付宝收款的分析,基于对他的购物数据,还可以给摊主完成医保。除此之外,大量中小型传统企业亦可通过蚂蚁金服运用库存质押,应收帐款融资,预付融资等多种模式获得企业发展的资金。

菜鸟网络的意义则在于将一个过去纯粹基于人力的行业实现了数字化。在人力成本注定上涨的新周期里,高效规划路线,规划仓储,减少人力,流量预判,机器人的运用意味着更高的竞争力。

一个真正的帝国已浮出水面。

在京东阿里的打压下,电商战争打到无以复加,营销成本剧烈攀升,该买的线上线下广告位全部被阿里和京东包揽了,干死了几乎所有小平台,少数存活的纷纷选择被上述两家入股或者特定只做一个垂直品类。

真的只是二分天下?

拼多多不信!

但拼多多在微信这个新大陆上杀出了一个新版图,让老牌帝国一下子蒙圈了,原来还能这么玩?

我不觉得拼多多发现了什么人类从未发现的东西,他只是尊重了从未被重视的人的需求。

拼多多也在迭代,如果我们认为他就是满足价格敏感型客户的廉价商品的需求,那么可能看得有点窄了。

某种程度上他和同行们正在改变中国商家对低线城市的轻视,正在消灭中间商。

要知道商品在向愈发分散的小地方流通的时候,物流成本在快速上升。而比起同行,他是真正脱胎于群众之间的。

中国市场是一个多层次多区域的市场,中国市场不同于任何一个市场,他的消费诉求不可能由任何一个单一品牌和平台完成。

另一面,他是将微信玩到极致的玩家。即使他是腾讯投资的企业。但我们要知道,腾讯投过太多电商了。京东获得了重要入口后也并没有运用到极致。

京东和淘宝最担心的是拼多多覆盖完农村后,反向拿下城市。

目前已经有很多大牌入驻拼多多了,这是一场必然会开始的刺刀见红的阵地战。我朋友圈有个资本 VP,说自己在拼多多买了七八十单土特产了已经。

拼多多的本质是社交平台,解决的矛盾之一是产业链中制造端和流通端的信息不对称。

微商依旧是一个存在

微商的核心打法其实特别符合中国所有没有被高度现代化的地区和人群。

微商是异族,起于微信,形似传销,但我们似乎也能把他归类于电商吧。他的明显特征就是不被主流玩家认可,但经常性取得主流玩家无法取得的成绩。但其兴衰成败或许只有一年,甚至只有短短几个月。

中国绝大多数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只是其中有 20%-30% 的人逐渐忘记了这个基本事实而已。

“有多少钱就炫耀多少,渴望短期成功,简单粗暴,熟人社会,没有读过什么书,没见过什么世面。”

存在即合理,不是世界变了,是你的认知出现了问题。

网易考拉和严选

SKU和GMV的矛盾战

网易的网易考拉和网易严选,从两个角度去切消费升级。一个是跨境电商,一个是即严选模式。从 Q2 财报来看,电商业务净收入为 43.66 亿元,同比增加 75.2%。

我个人觉得严选模式的天花板高于跨境电商,但只要把严选分层后再降一级,天花板又可以提高几个档次。严选模式的意义在于使得工厂被订单不确定的困扰降低,提高了中国工厂的在产业中的地位和附加值。

但工厂如果自己不能掌握渠道和品牌,是不是归根结底还是被新兴的品牌“压迫“呢?

我想可能是的。

但严选模式有没有隐忧?

肯定有。

那就是前端如果不能降低单个客户的获客成本,又不能无限制提高客单价,后端不能控制住库存量和 SKU,那么所有毛利最后会被成本吃光,并且变成一个特别重的模式。而 GMV 的天花板若隐若现,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不可躲避的问题。

京东京造在这条路的探索上,看似相同,但实有不同。那就是控制 SKU 规模,控制拓展品类的冲动,拉高单品的销量,来实现规模优势,本身京东的用户规模优势可以产生协同效应。这样更小的团队,就能实现更高的 GMV。

这个大模式中,小米有品也值得关注,双十一单日小米有品完成了6个亿的销售额。小米的优势是产业链整合,再结合小米一贯彪悍的打法,形成一个割据的诸侯毫无悬念。

中国的生意没有小生意

中国的生意,最终做成大买卖的,一定能够运用规模优势,抓住了点,中国没有小生意。

中国的电商,就是全球最强的电商。

主要原因是:

1.因为历史原因,中国的线下零售革命还没有完成,互联网时代就到来了。

2.只有中国有大量数以百万千万计的城市群,才能够支撑整个网络的成本。

3.人力成本依然低,使得快递能够普及。

刘强东在去年的发展战略阐述文中提到:

我们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实质是无界零售,终极目标是在“知人、知货、知场”的基础上,重构零售的成本、效率、体验。抓住“不变”的本质,同时在战略和组织的方法论上积极“求变”,是我们和这个时代共存、共演的必经之路。

我推算了一组数据:

以 10 万亿为 2020 年初始规模,年复合增长 30%,只要 8.8 年,即 8 年 9 个半月,达到 100.62 万亿。年复合增长 20%,12.67 年后即 12 年 8 个月,达到 100.75 万亿。如果只是保持和我国总体 GDP 差不多的速度增长 6.5%,36.58 年即 36 年 7 个月,达到 100.1 万亿。

我想起来曾鸣曾经说过:流量越用越少,但数据越用越多。

帝国的远方在哪里,我想就是在数据的方向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