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3417 字 19 图

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在公元前1550年的古埃及,就有医生用猪油调蜂蜜来敷贴,然后用麻布包扎因外伤感染而发炎红肿的暑疖、疔疮和无名肿毒。

翔叔一直对此做法表示怀疑,但是——最近,有人对古埃及人发明的这个方法进行了药理学考据,证实了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其机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蜂蜜具有困住细菌并从细菌身体中吸收水分,最后导致细菌因干渴而死的作用;二是蜂蜜中含有一种抑菌霉,具有抑制细菌繁殖甚至消灭细菌的功能。

但是,古埃及人只是这么做,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医学意义在于抑菌。抗生素从诞生之日起,从当初人们对抗生素的膜拜到今日的严加控制,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1

抗生素简史:人与细菌的博弈

20世纪初期,医学已经认识到了很多疾病是因为感染而引起,却束手无策。在当时,结核、肺炎、伤口感染都是不治之症,常常导致大规模的病人死亡。

科学家们,苦苦研究对抗感染的药物。在当时,人们认识到了感染是由细菌引起,并传说霉菌可以治疗感染。

1928年,英国的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对此进行大量的研究实验。有一次,正当弗莱明打算丢弃一块被青霉菌污染的培养皿时,他发现,培养皿内,在青霉菌周围,细菌无法生长,而在其他地方却生长旺盛。原来,青霉菌分泌的少量黄色液体,可以杀死周围的菌株。

在当时,由于技术的限制,弗莱明无法提纯这种黄色液体。于是,写了一篇论文,论述了他缜密的实验经过。

10年后,德国的生物学家发现了这篇论文,经过反复试验,用冻干法成功制得了一种干燥的物质和溶剂,让药物的提取变为可能,通过在老鼠身上实验,显示了青霉素能够杀灭细菌,对抗感染,挽救生命。

在当时,这项发明无异于一场奇迹,给医学界带来划时代的变革。青霉素的贡献不亚于原子弹的发明。发现和研制出青霉素的科学家们也因此被授予了诺贝尔奖。

因为青霉素的出现,二战期间大量的伤员免于感染后死亡,以前被认为必死无疑的结核、肺炎、败血症都得到了治愈。

青霉素从学术界的发明变成了人们对抗生素的崇拜。当时,人们这样评价对青霉素:

“英国不久前发现了能够治愈梅毒、肺炎和坏疽的新药,此药就像盐水一样,没有任何副作用。”
“人类可以预言,就在这一代人的时间里,医学即将战胜并掌控所有人类的外部敌人。”

短短的几年时间,青霉素的生产就达到了足够产量,被誉为治病的“神药”,并风靡了全世界。

在这场狂欢中,很少有人去关心青霉素对普通感冒是否真的有效;抗生素在对抗细菌的时候,细菌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反而加大了寻找更强大的新抗生素的渴望。

几年后,四环素、链霉素相继问世。50年代,就在抗生素应用不到十年的时间,人们渐渐发现,同样剂量的抗生素,治疗效果却变差了。

原来只需几十万单位的青霉素,现在要加大几倍,十几倍的剂量才有效,甚至到后来,即使加大剂量也毫无效果。细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在这场博弈中,人类不甘示弱。为了对抗细菌的耐药性,微生物学家们在青霉素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甲氧西林、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并广泛使用。

但很快,细菌对甲氧西林也开始耐药,人们渐渐意识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人类对抗生素的狂热和滥用,亲手培育了这些可怕的耐药细菌。

最高级别的抗生素被研制出来,如替加环素、万古霉素。然而不久,耐受这些最高级别抗生素的细菌也已经出现,我们称之为“全耐药细菌”,也就是“超级细菌”。

还有更可怕的事情。几十年来,人们对抗生素的膜拜已经深得人心,抗生素不仅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抗感染,更广泛应用于养殖业。

为了让饲养的禽畜类和水产品不得病,在饲料里拌入抗生素已经成为了日常的养殖方式。养殖业抗生素的用量已经占到我国抗生素产量的一半以上。

另外,被抗生素污染的水源,一般的污水处理措施无法消除抗生素残留。很多时候,即使我们没有服用抗生素,也很有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摄入了抗生素。

2

曾经的救命神药,

为何就成为了人类的大敌?

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观念里,感冒发烧如果不给点抗生素,就好像没有治疗。在民间,抗生素被冠名以“消炎药”,喉咙痛、咳嗽、发热被统称为“发炎”,“发炎”接受“消炎药”治疗理所当然。

据统计,90%的抗生素被滥用,其中包括过度治疗,以及用量用时不足。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仅是产生超级耐药菌,还可以杀伤机体内的共生菌,造成菌群失调,增加糖尿病、肥胖、过敏、肿瘤,甚至精神障碍的发生。要知道,人类机体内90%的细胞是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

2050年,全球由抗生素造成的死亡人数将超1000万,抗生素对人类的危害或将超过癌症。在8月20日的欧盟药品和疫苗安全监管框架及中欧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了这一数字。

“人们对制药公司研发新抗生素的能力盲目乐观,”麻省总医院医生和哈佛医学院医学史学家 Scott Podolsky 博士说,“当时的情形像是一场军备竞赛,而我们总能领先细菌一步。”

实际上,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可控。例如曾广泛用于感冒治疗的氯霉素,存在低概率但极为严重的风险,可能导致病人患上致命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它会杀死骨髓细胞”,Podolsky 说。

可悲的是,在贫穷国家及地区,抗生素稀缺。研究显示,如果非洲抗生素供应充足,75%的儿童肺炎死亡可以避免。

历史也表明,如果我们想要攻克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就必须做好长期甚至是永远抗争的准备。问题是我们其实并不是在和细菌斗争,而是在和人们根深蒂固的习惯斗争。

每当遇到不考虑病情,只希望使用抗生素的病人,Podolsky 都会再次想到这个问题。

像其他人一样,我也面临使用抗生素的困境。“正是医生把抗生素变成了“特效药。用过特效药的病人在下一次得感冒的时候,还会要求使用特效药。我做了50多年的医生,也仍然无法从这样的历史积习中解脱出来。

3

抗生素就能解决阑尾炎,干嘛还要切?

在美国,每年约有30万人接受手术切除阑尾,但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可能不需要接受治疗。 研究人员说,相反,他们的病情可以安全地用抗生素治疗。

该研究调查了来自芬兰250多名成年人的数据,这些成年人患有阑尾炎或阑尾炎,并接受了抗生素治疗。该组与另外270名接受阑尾炎手术的成年人进行了比较,并对其进行为期五年的跟踪观察。

在研究结束时,接受抗生素治疗的人中有近三分之二(64%)被认为是“成功治疗”,这意味着他们没有再次发生阑尾炎的潜在危险。根据9月25日刊登在JAMA杂志上的这项研究结果显示,其他36%的患者最终需要手术切除阑尾,但没有一例因延迟而出现有害后果。

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低于手术患者,与手术组相比,抗生素组的人平均只减少了11天的工作。

主要研究者,芬兰图尔库大学医院外科医生Paulina Salminen博士在CBS新闻上报道上称抗生素代替手术是一种 “可行并可靠的选择”。

以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抗生素可用于治疗阑尾炎,但这些研究并未在患者接受抗生素治疗后长时间使用,而这项新研究对患者进行了五年的随访。

美国医学会副主编Dr. Edward Livingston在一篇社论表示:

患有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应该选择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要知道, 其治疗的成功率很高。

4

抗生素改变了现代医学,

但它们需要我们的保护

世卫组织报道,从历史上看,中国的抗生素使用情况高于其他国家。原因有很多,包括过去医生工资较低,需要通过开药来补贴收入。大众对正确使用抗生素的认识水平也很低:如,世卫组织的一项调查发现,中国约三分之二受访者认为抗生素可以治疗感冒或流感(全然不顾抗生素对病毒无效这一事实)。类似的错误认识普遍存在,导致抗生素的不当使用,进而引发细菌耐药。

问题很复杂。但好消息是不论是政府、医生、还是患者,我们都可以采取一些具体行动来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从卫生系统内部开始,要合理恰当地使用抗生素——这方面中国政府已于2011年启动一个全国行动,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成效斐然。

从医生的角度,只有在真正有必要时才开具抗生素,而且要给出明确的服药指示,确保患者正确服药。所有的医务人员都可以通过鼓励患者接种疫苗并采取简单的卫生措施的方式降低感染风险,从而为减少抗生素需求出一份力。

患者也可以出一份力:不需要抗生素时,别要求医生开抗生素;但如果有需要,开了抗生素,那就一定要认真遵循医生的指示,按疗程服用,且千万不要留存抗生素供将来服用或分予他人。

如果当初发现青霉素的医生们今天去到医院,他们会看到现代医学已经离不开抗生素。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做好自己的本分,我们可以让抗生素对医学持续发挥作用,一直到将来。

当然,翔叔相信在新的杀菌方法发明之前,抗生素依然是能够拯救感染者生命的、可被安全使用的重要药物。

来源:优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