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宁舍、李作安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杂志/乐亭故乡人网站(www.guxiangren.com)专版

版权声明:本今日头条自媒体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严谨复制、转发

题图来自网络,仅为配图,和本文无关

在城东南25华里有个小庄,叫杜小口。早年,这个村名不见经传,但庄东那座古刹——龙盘寺大庙却声名远扬。它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建筑考究,可与享有盛名的闫各庄、安各庄大庙并驾齐驱。杜小口因有龙盘寺,一个偏隅的小村也跻身于乐亭名庄之列。

龙盘寺大庙坐落在杜小口庄东百米处,占地30余亩,坐北朝南,居高临下,雄伟壮观。庙外有丈余高的青砖围墙,墙外杨、柳、榆、槐环绕,郁郁葱葱。朱红庙门高约丈五,宽一丈开外。门额上书写“龙盘寺”三个遒劲有力的镏金大字,门框上有副对联,上联是:普度众生理所当然;下联是:佑护百姓义不容辞。门旁的两根粗大红柱上各盘一条金龙,张牙舞爪,栩栩如飞。庙内分前后殿四层,雕梁画栋,装饰精巧。第一层是前殿,也叫正殿,中间靠北是如来佛祖丈余高的正面坐像。佛祖盘膝坐在莲台上,两耳垂肩,五心朝天,目光炯炯,威仪凛然。佛祖前左方站立观音大士,左手托净瓶,右手拿柳枝,慈眉善目,仪容清雅。菩萨下方对站着善才童子两名,合掌侍立,精神俊秀。东西两壁前是十八罗汉塑像,其姿容各异,神态逼真。有的慈祥和善,有的狰狞可畏,有的滑稽可笑……两壁墙面上绘满彩色壁画,艺术精湛,引人入胜。门口有两排香案,香案上摆放着紫铜香炉及纸马,供求佛问卜的善男信女们进香朝拜所用。香案前场面上放置蒲团,为香客们给佛祖、菩萨跪拜问卜所用。正殿以东叫三官庙。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正殿以西叫药王庙,供奉着十大药王。正殿以北第二层是方丈、执客待宾客的客厅。第三层是僧侣参禅悟道、诵经礼佛的禅堂。第四层有正房、配房数间,是僧众用斋、居住的禅房。

大庙以南有座戏楼,其建筑精巧,装饰布置美仑美奂。

大庙以东有座钟楼,上挂一口一人多高的大钟。这是县内其它寺庙所没有的。每天黎明钟声悠扬,周边七八里的村庄都能听见。

每年的四月二十八是龙盘寺盛大庙会,也是杜小口村的主要节日。节前三四天,各家就把外村的七大姑八大姨接来过节,听书、看戏。小商贩们天刚亮便赶来叫卖,连京津唐秦及东北外地商旅也都提前好几天来搭棚摆摊卖货。逛庙会的人群见天熙熙攘攘,络绎不绝。二十八这天,更加热闹非凡,每天早晨就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大庙四周的空地上,布棚货摊星罗棋布,货物新颖齐全,应时美食应有尽有,嚣杂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拈香拜佛的善男信女们摩肩接踵,缕缕行行直奔大殿。他(她)们焚香之后,虔诚地跪在蒲团上叩拜菩萨。有的祈求和顺平安,有的祈求多福多寿,有的祈求财运亨通,有的祈求婚事称心遂愿……

大庙以南的场地上,有说书的、唱戏的、拉洋片的、卖艺的……引来很多人驻足观看。演员们高超的演技博得观众不时报以掌声。

此时,有人会问,如此大的庙宇是何年经何人所建的?因年代久远,无从查考,留给后人的只有一个古老美丽的传说。

相传,古时候兴建寺庙是有规制的:必须有一个主庄辖周围大小13个以上村庄,官府才予批准。像冯哨、独幽城、木瓜口、张各庄等建有大庙的村庄都符合规制要求。而杜小口只是一个孤独的小庄,建大庙不但官府不准许,再说它独自一村也承建不起。那么龙盘寺究竟是如何兴建的呢?追根溯源,还得从那个古老的传说说起。

据当地相传,大早先年,杜小口及波口、富各庄等邻村都是贫困村庄,原因是土质瘠薄,地表覆盖着一层七八寸厚的白眼沙。春天少雨,庄稼不易出全苗;夏季大雨滂沱,又易沥涝成灾。故此粮食连年歉收,村民们终年食不果腹。

而令人担惊受怕的是,杜小口庄东那座大沙砣子,高有三丈,占地半亩多。沙砣子东面有个大洞,洞里黑魆魆,阴森森,令人望而生畏。洞里住着个得道的蛤蟆精,它头朝外,腚朝里,在此打坐修仙养姓。此妖孽极不安分,老往后坐,带着沙砣子年年往西移动。眼瞅着离庄越来越近,用不了多长时间,全村就有被沙土掩埋危险。而且这个疥蛤蟆精为早成正果,还迫使村民为它烧香上供,好接受人间香火。如稍不遂愿,便使妖法暴虐村民。因而村民们对它恨之入骨,曾请过不少僧道念经作法,想除掉这个祸害。但因疥蛤蟆精道行高深,都无能为力,因而它就更加肆虐妄为。村民们为此事终日忧心忡忡,惊恐不安,生怕哪天灾祸降临头上。

有一年的四月十九,观音大士驾祥云去西天听如来佛祖讲经说法,当路过杜小口上空时,发现下方有股黑气升腾,断定这里必有妖孽作祟。于是降落云头,用慧眼一看,原来是个疥蛤蟆精在此兴妖作怪。此时已近正午,下地劳作的村民们回家,见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化身人间,都赶忙跪地叩拜,恳请菩萨普度众生,驱除这个邪恶的祸害。菩萨点头微微一笑:“待我到西天禀明佛祖,九天后回来惩治这个孽障。”言毕即刻隐身不见。

四月二十八天刚放亮,杜小口村民猛然发现庄东那大沙砣子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人们当即明白:今天正是菩萨归期,大庙肯定是如来佛祖命观音菩萨点化的。菩萨为佑护这方百姓,用佛法先把沙砣子搬走,然后在原址点化大庙,将疥蛤蟆精压在大庙底下。庙中有佛祖、菩萨金身护佑,柱子上有金龙镇守,此妖孽便永世不能出来为为害,村民们乐得欢欣雀跃,每逢初一、十五,都备供品和香烛去龙盘寺拜佛祖、菩萨,并定于四月二十八为历年庙会。

紧接着,村民们又发现杜小口、坡口、富各庄一带地面上的白眼沙土也不知去向,裸露地面表的全是黑浀浀的沃土。村民们联想到,地面上的白眼沙和沙砣子肯定是菩萨用法力移到了海边,后来人们叫作白沙坨。这一年,村民们在肥沃的土地上耕种,庄稼长势旺盛,粮食丰产丰收。

没想到,第二年因春旱少雨,禾苗枯槁,村民们正烦忧焦愁,又发现杜小口村当间儿由南往北环绕半庄菩萨给点化了一条大河。此河北接二滦河,往南流入渤海湾,中间分为若干个河段。河宽约20米,水深1米上下,河里有梭鱼、鳞巴、鲈子等两混水小鱼儿,而螃蟹居多,成群结队。河底全是没膝深的污泥,细腻、滑溜。人们都说这条河弯弯曲曲,像龙盘寺的鱼龙,故而命名卧龙河。后来嫌叫着拗口,又都习惯叫“港沟儿”。

这卧龙河非同一般。无论春夏秋冬,河水常年保持在1米的深度。遇有干旱,可用河水浇灌两岸庄稼。蹊跷的是,不管用去多少水,水面却不见下降。若遇水患,无论山洪还是沥涝,不过两天,大水就会顺卧龙河直泻渤海湾,过后水位也不见上涨。由于卧龙河能灌能排,秋后村民家中仓满囤流。

在杜小口至坡口河段里,长有很多莲藕。阳春,小河刚露尖尖角儿,稚嫩招人喜欢;盛夏,荷花似少妇般婷婷玉立,争奇斗艳;深秋,莲蓬结籽,嫩的甜,老的香,富含营养;隆冬,挖出莲藕,又白又嫩,鲜美可口,是餐桌上的上等凉菜。结合挖藕,还可扒黑泥(污泥),把黑泥扒出冻成块儿送到地里,来年春暖化成粉末儿,即是优质肥料,又能改良土壤。

由于观音菩萨搬走了沙砣子,点化了龙盘寺,惩治了疥蛤蟆精,起走了白眼沙,更新了肥田沃土,点化了卧龙河,旱涝保丰收。从此,杜小口、坡口、富各庄一带的村民们在肥田沃土上耕耘,年年五谷丰登,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因此,后来人们把龙盘寺也叫“隆兴寺”。

可惜的是,在五十年代初,各地不分青红皂白,一窝蜂地拆毁庙宇建学校,龙盘寺这座雄伟壮观的古刹也未能幸免,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已荡然无存。到后来随着日月推移,卧龙河也因干旱而枯竭,被恳辟为农田,唯一留给后代的是这一方肥田沃土及龙盘寺古老而美丽的传说。

(作者宁舍,电力退休干部;李作安,高级工程师。)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