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迟来的推送,网上关于港珠澳大桥的消息已经是铺天盖地,本不想再去凑热闹,直到最近看到林鸣总工程师的一组对比照,内心深深的被触动,甚至有种想哭的冲动!从黑发到白发,一个人的青春能有多少年?他把14年最好的时光全部奉献给了这座桥,任岁月无情雕刻成纹,这样的勇气和坚守让人动容!为了表达心中的敬意,特意写就此文。

岁月无情人有情,一起来看看港珠澳大桥背后的这群人,感受一下岁月留在他们身上的痕迹。

1、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总工程师:林鸣

林鸣,1957年出生,江苏兴化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获得者,主持创造的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从47岁到61岁,林鸣将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这座大桥上,带着4000人的团队,让“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现实。

在长达5年规划、9年建设,前后历时14年的奋战中,本来就不胖的林鸣,却瘦了40斤,头发也几乎全白了。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晨跑,每天来回10多公里,十年如一日的自律。

在《朗读者》节目中,林鸣读到:我喜欢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有梦想的人最年少

2、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

朱永灵,湖南湘潭县歇马人。同济大学广州校友会会长、同济大学珠海校友会会长。

2004年起,朱永灵任港珠澳大桥协调办公室主任,与港珠澳大桥开始结缘。从港珠澳大桥前期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到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用了14年的时间专注干港珠澳大桥建设一件事。这14年,他积极协调沟通三方,持续紧抓工程建设管理,全力推进了工程建设。

3、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总工程师:苏权科

苏权科,男,祖籍陕西省岐山县,1962年5月出生,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8年9月毕业于长安大学(原西安公路学院)公路系桥梁与结构工程专业,现从事公路工程(路桥、隧道、交通工程)方面的工作。

筹备7年,施工7年,苏权科先后组织开展了80余项专题研究工作。为了能够编制出适合的技术标准体系、科研规划纲要、设计咨询管理办法、质量管理方案,苏权科飞赴世界各地拜访世界级领军人物,观摩了上百座名桥;组织审查了几十万张图纸,反复论证修改了几百本设计施工方案。

4、主体工程总设计师:孟凡超

孟凡超,四川遂宁人,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2004年初,孟凡超开始承担港珠澳大桥的可行性研究工作。作为主体工程总设计师,孟凡超与团队历时6年研究,9年设计建设,完成了独一无二的“桥岛隧”的设计方案。他说“大桥就像是我辛苦哺育出的孩子”。

5、岛隧工程设计总负责人:刘晓东

在三十四岁那一年,刘晓东参与到港珠澳大桥这个项目中,今年已经四十七了,从一个激情满满的小伙子,走到了中年,这十四年是人生最好的时光,全部给了这座桥,而它也给了刘晓东无数的荣光。

他说:七年前,我们是沉管隧道的小学生。七年后的今天,我们引用国际隧协一位隧道专家的话:“由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国已经由一个沉管技术的相对小国,跃升为沉管技术国际领军国家。”

不止是他们

在港珠澳大桥背后

还有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幕后英雄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样子!

是他们

让我们看到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坚守

老去的是容颜,不变的是那颗赤子之心!

致敬港珠澳大桥背后成千上万的建设者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