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2016年)和《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以及专项激励计划和收入监测试点的通知》(2017年)要求,深入挖掘试点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一年多来,国家发展改革委通过现场会、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不断推进居民增收工作的进一步落地。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城乡居民增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各试点地区立足本地发展实际,围绕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等重点群体增收的难点和痛点,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创新政策举措,取得了良好成效。

  为及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部分城乡居民增收试点地区典型经验(二)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总结了贵州省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及四川省绵阳市科研人员专项激励计划试点经验。

  其中,四川省绵阳市作为科研人员专项激励计划试点,采取多元化的分配方式吸引和激励高层次人才,进一步增强科研岗位设置和职称评价的灵活性,强化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的长期激励作用,探索科研人员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有力促进科研人员增收政策落地增效;贵州省作为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大力推进“七大行动”和“一平台建设”,完善促进重点群体增收的体制机制,带动城乡居民实现稳定增收。

  贵州:给重点人群增收激励

  建监测平台跟踪落实

  2017年,贵州省被列为城乡居民增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根据试点工作有关要求,贵州省结合本地区实际,统筹开展面向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的激励行动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监测平台建设,制定综合配套政策,完善促进重点群体增收的体制机制,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

  在技能人才激励方面,贵州省修订完善职业技能标准等级设置方案,建立职业资格与学历可比照认定制度,取得高级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校或技师学院全日制毕业生,在应征入伍、参加公务员招考、企事业单位招聘、确定工资起点标准等方面,分别享受全日制大专、本科毕业生相应政策待遇及就业补贴政策。选择1~2家省属国有企业率先建立首席技师制度,在试点企业评聘首席技师,并享受相应待遇。

  在新型职业农民激励方面,贵州省修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办法,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实施“大数据+农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每年建设10个融合标杆项目,实施100个融合示范项目,到2020年实现500户农业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优化整合50个规模化农业物联网基地,建设200个农业企业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行政村电商服务站全覆盖。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引导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资产和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等作价入股,鼓励将各级财政投入到农村的扶持资金与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股份合作经营,分享股权收益。推动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

  在科研人员激励方面,贵州省制定出台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暂行管理办法,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创业收入不受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探索建立体现行业特点的高校、科研机构薪酬调查比较制度。鼓励科研事业单位对聘用的高端科研人员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形式,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实行单列管理。劳务费不设比例限制,参与项目研究的研究生、博士后、访问学者及聘用的研究人员、科研辅助人员等,均可按规定标准开支劳务费。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智库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在小微创业者激励方面,贵州省建立跨部门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为小微创业者提供及时信息服务。研究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参与政府采购暂行管理办法,通过政府采购预算预留份额等方式加大对小微企业扶持力度。支持并规范多层次、专业化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失败的登记失业人员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及时提供再就业指导。完善“3个15万元”扶持微型企业政策,着力提升政策知晓度和扶持精准度,分类引导更多的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复员退伍军人、失业人员、贫困户、残疾人等群体根据市场需求创业,每年扶持微型企业2万户。制定文化创意等创新成果保护办法,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机制,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样化的融资渠道。

  在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激励方面,贵州省深入推进产业扶贫脱贫,实施“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区经济组织、市民经济组织)+农户(市民)”扶贫行动计划,实现100%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00%贫困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推进大数据在低保对象中的监测运用,准确核定、掌握低保人员的动态信息。实施“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行动,确保每户“零就业家庭”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引导贫困群众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致富。实施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行动计划,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1户1人1技能”全覆盖。

  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激励方面,贵州省选择1~2家省属国有企业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对市场化选聘的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畅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向职业经理人转变的通道。深入实施百亿民营企业培育工程,创新开展检察长与企业董事长座谈服务企业活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

  除了对以上重点人群增收采取了相关激励措施外,为了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居民收入情况,贵州省还建起了城乡居民收入监测平台,建立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多渠道、多层级整合归集居民和非居民收入、财产等相关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创新收入监测方式方法和分析手段,提升居民收入信息监测水平。逐步完善各级居民收入统计数据库,对收入分配试点政策落实情况和增收目标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监测,确保政策落地和增收目标的实现。

  在一系列配套措施的支撑下,贵州省在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总体来看可总结为以下四点:

  一是将试点工作与脱贫攻坚工作有效衔接。在梳理总结全省脱贫攻坚的好做法、新经验的基础上,在新型职业农民和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激励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

  二是聚焦“双创”带动就业增收。以小微创业者激励行动为重点,着力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在创业成果利益分配机制方面,进一步探索创新政策举措。

  三是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拓宽城乡居民增收渠道。以深入推进“三变”改革为突破口,通过引导农村集体资源性、经营性资产和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等作价入股等方式,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四是借助大数据手段提升收入监测水平。将统计单一数据来源拓展为多渠道、多层级整合归集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努力推动收入数据监测分析手段和方法取得创新突破。

  四川绵阳:强化收入分配政策激励导向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近年来,为激励引导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工作,激发科技创新热情,中央密集出台了系列促进科研人员增收的政策文件,呈现出“层次高、数量多、措施全”等特点。2017年9月,四川省绵阳市被列为科研人员激励计划试点。一年以来,绵阳市各有关单位围绕国家已出台的促进科研人员增收系列政策文件,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和办法,不断创新激励措施,有力地促进了科研人员增收政策落地增效。

  首先,绵阳市采取多元化的分配方式吸引和激励高层次人才。西南科技大学对全职到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采取年薪制,合同约定年薪、其他待遇和职责,档案工资保留;对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协议工资制,合同约定主要职责和待遇。同时,学校积极申报绩效工资据实核增,2017年核增绩效工资1400万元,对高层次人才发挥了很好的激励作用。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结合国企混改推动科研人员持股,瞄准在关键岗位上工作并对公司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较大影响的科研人员,按照“以岗定股、动态调整”的原则实施股权激励,加大激励力度和灵活性,促使中长期激励对象与企业发展高度匹配。四川九洲电器集团开展产品集成开发及增量绩效管理改革,把科研人员的薪酬分为基本工资、绩效工资、津补贴和虚拟利润提成四部分,将虚拟利润提成分配与科研项目绩效挂钩。

  其次,绵阳市进一步增强科研岗位设置和职称评价的灵活性。西南科技大学根据发展需要,经四川省教育、人社部门批准,修订职称评审办法,提高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在高级职称中增设成果推广类岗位,目前全校岗位中专业技术岗位占87%,管理岗位占13%。中国兵器工业第五八研究所经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授权,获得副高以下专业技术职称的评审权,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评审制度和程序,不将论文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职称外语考试不再作统一要求,更加突出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将科研成果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内容。

  另外,绵阳市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长期激励作用。西南科技大学制定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对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的80%作为对成果完成人的奖励,20%归学校,学校再将其中的5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所在部门,成果转化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管理。自《办法》出台以来,由教师发起并新成立创新创业企业达到9家,现已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进行转让或实施许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方法规定,向他人转让、许可他人使用新品种或植物新品种权的收益,按不低于70%的比例奖励参与和转化的科技人员。2017年以来,已转让品种和技术的使用权11项,转化收益366.58万元。

  除此之外,绵阳市探索科研人员在依法依规前提下兼职兼薪和离岗创业。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出台激励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专项改革实施方案,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合作社开展兼职和技术指导工作。该院畜禽水产研究所1名科研人员根据研究方向和市场需求,积极与相关企业联系沟通,经多方考察和座谈交流,于今年上半年成功与科建溢泽(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兼职合作协议,主要开展产品研发、产品规划、市场开拓等相关内容的工作。西南科技大学依托学校科技园区支持科研人员兼职或离岗从事创新创业,目前学校的国家大学科技园小微型科技企业多数由学校老师兼职或以成果技术入股创办或领办。

  从以上举措可以看出,四川省绵阳市各有关科研单位结合地方和单位实际,坚持问题导向,从科研人员身边的服务管理细节入手,将激发科研人员科技创新热情的政策举措落实、落细、落小,切实增强了科研人员对激励政策的获得感。这主要得益于:

  一是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成立推动试点实施的工作机制,多次深入科研院所、教育教学机构、卫生健康系统、国有企业专题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以试点开展为契机,整合现有的人才引进、科研资金管理、国企改革、成果转化等各项政策资源,狠抓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形成试点工作的合力和优势。

  二是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科研机构自主权。按照“能放尽放”的要求赋予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采取更加宽松灵活的管理模式,进一步消除薪酬分配、岗位设置、经费使用、成果处置等方面的繁文缛节,营造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

  三是强化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推动科技创新与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从贴近科研人员的具体规定和政策入手,完善体现知识价值的收入分配体系,进一步提高对知识和智力贡献的回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的作用不断优化。(本版内容由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荆文娜编辑整理)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