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肾病患者来说,水肿和尿蛋白是扎在心尖上的两把刀,如何消除?先治疗哪个?也是广大肾友一直纠结的问题,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水肿与尿蛋白的那些事儿!

1、什么是肾性水肿

水肿是肾脏病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肾脏病引起的机体水肿称为“肾性水肿”。

2、出现肾性水肿的原因

①肾小管对水钠的重吸收正常,但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会使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水钠滞留,多见于肾炎。

②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多见于肾病。

3、肾性水肿很严重吗?

肾性水肿可分为“肾炎性水肿”与“肾病性水肿”两类。

①肾炎性水肿

特点:眼睑、颜面部出现非凹陷性水肿,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严重时会出现心衰、肺水肿。

肾炎性水肿,如果尿量、血压正常,无不适。则不必过分关注水肿情况。

急性肾小球肾炎出现的水肿、高血压、心衰等,病情严重,需紧急治疗。

②肾病性水肿

多由于长期、大量蛋白尿导致血浆蛋白过低,使组织间隙蛋白含量低造成。

水肿程度可轻可重:可见浮肿、明显水肿、甚至体重明显增加、出现胸水及腹腔积液,但都不能完全说明肾病严重。

还要看原发疾病,如果是微小病变肾病引起的水肿,大多严重水肿也只是纸老虎;而如果是狼疮性肾炎(活动期)之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之肾功能不全引起的水肿,说明病情严重,需立即治疗。

4、先治水肿,还是先治尿蛋白?

水肿与尿蛋白,相当于“标”与“本”。

肾病引起的水肿,是肾脏疾病的表现之一,利尿消肿药物属于“治标”。

而肾病引起的尿蛋白,需要治疗肾病本身,激素、免疫抑制剂,沙坦、普利类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都是“治本”。

大多数的水肿不需要紧急治疗,可在“治本”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的利尿对症治疗即可。

而有些肾性水肿,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引起的明显水钠潴留,导致血压严重升高及心衰;肾综患者高度水肿,尿量明显减少,出现胸腹水,甚至低钠、高钾血症,需先治疗水肿。

同时消除尿蛋白。

当水肿减轻后,尿蛋白得到控制,病情得以缓解,水肿自然能完全消退。

此外,除了临床药物治疗,还需要日常生活上积极配合,低盐清淡饮食、优质低蛋白饮食。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