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竞争日益惨烈的中国车市,奇瑞已经错过了自主整体崛起的“黄金十年”。如看传统燃油车领域,奇瑞旗下新推出的产品屡屡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这是为什么?

从4月25日北京车展上市,迄今奇瑞的年度重磅SUV旗舰——瑞虎8上市已经有三个月了。从最初一个月官方大肆宣传的订单已破万,到如今上网搜索“瑞虎8 销量”关键词,半天都难以在海量相关新闻报道找到相应数据。

这一前一后、一热一冷,不禁让人感叹:难道瑞虎8也要步瑞虎7的后尘,凉凉的节奏?

虎落平阳?为何奇瑞重磅车型总难逃“虎头蛇尾”的宿命?

悲怆之余,心有不甘。于是聊哥在加大搜索范围的同时,还一连串“造访”了奇瑞的官网和官方微信公众号。可惜,除了常见的图文及活动宣传外,关于瑞虎8的具体销量,官网和官微上均只字未提。

这不符合常理!看人家上汽、广汽等几家表现强劲的自主品牌,哪个月不是积极主动向外界“自曝”销量。

援引第三方机构统计数据,瑞虎8六月份月销量为5220辆。算不上太差,但与此前全国多地同时高调举行交付仪式、订单破万的大好形势相比,反差还是相当的明显。相比之下,上市更久一些的瑞虎7,月销量更是持续走低、六月份销量只有2829辆。

虎落平阳?为何奇瑞重磅车型总难逃“虎头蛇尾”的宿命?

“实在可惜了一款好车!”对于瑞虎7、瑞虎8的遭遇,一位常年关注市场的分析人士向聊哥发出此般感叹。

这应该是业内广大媒体同仁,在过去一段时期以来比较中肯和一致的看法。但就产品而言,不只是瑞虎7、瑞虎8,包括更早一些的艾瑞泽系列开山之作——艾瑞泽7,业界普遍还是“叫好”,然而时间证明,它们似乎都难逃“不叫座”的宿命。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业界对于奇瑞近几年新推出的几款产品的认可,更多的是局限在包括动力总成、底盘调校等偏传统的技术层面。在诸如造型设计、智能互联等“软实力”方面,一直以来争议还是蛮大的。

虎落平阳?为何奇瑞重磅车型总难逃“虎头蛇尾”的宿命?

以瑞虎8这款车为例,聊哥在六月中旬曾于厦门岛试驾过。对此,在《环岛试驾了瑞虎8,听说它想跟哈弗H6、长安CS75抢天下!》一文中,聊哥是这样总结的:作为奇瑞倾力打造的SUV新旗舰,从外观到内饰,有许多新类的面值得我们去探索和适应;但结合动力、空间、价格等综合表现来看,瑞虎8堪称是自主品牌“曾经的一哥”,为广大国民消费者造出的一部诚意之作。

确实,一款轴距达到2710mm的中型SUV,开起来整体质感也还不错,售价仅有9.88-14.28万元(与热销的哈弗H6、传祺GS4等主流紧凑级SUV售价相当),称其为是奇瑞的一部诚意之作并不为过。然而,我们也需要看到,“内在”还不错的瑞虎8,在外观内饰的造型设计方面,又着实显得很新类(也可以说是另类和非主流)。对此,在上述文章中已经作了具体的描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奇瑞是有技术的,业界‘黄埔军校’的称谓并非空穴来风,现在的问题是人。”针对曾经的“自主一哥”奇瑞缘何在近年来日渐没落,业界相关讨论不少,其中“人”的因素不可忽视。实际上,一位昔日的奇瑞高管就曾用“昏君奸相”四个字,表达其对奇瑞的失望。

虎落平阳?为何奇瑞重磅车型总难逃“虎头蛇尾”的宿命?

在聊哥看来,虽说上述高管的评价有些过于犀利,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同一些国有车企类似,奇瑞在企业运营机制上存在问题。直白点讲,企业内部权力过于集中,过于“人治”的结果使得,企业在作重大决策时往往与市场真实情况“脱轨”。

拿最最基本的造型设计来说,众所周知,就在今年初,刚于去年经历过20周岁“成人礼”的奇瑞,便以“设计”之名,在北京搞了一场盛大的品牌发布会。那场发布会的核心意义即在于,向外界正式展示了名为“Life in Motion”的奇瑞全新家族设计语音,瑞虎8也正是奇瑞新设计语言的首款产品。

虽说造型设计这东西是“见仁见智”的事,但从大众主流审美的层面来看,奇瑞的全新家族设计,确实很不入流、甚至“丑”爆了。你看看,上汽荣威名爵、广汽传祺、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的全新家族设计,尽管各具特色,但几乎均获得了外界一致好评。反观奇瑞,大张旗鼓搞的这个全新家族设计,自发布到落地,一直饱受争议。

虎落平阳?为何奇瑞重磅车型总难逃“虎头蛇尾”的宿命?

企业的造型设计风格,确实很能说明问题。试想,如果一家车企,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上,更多的还只能是根据某位大领导的审美喜好而定,那么指望其能搞出让大众耳目一新的好的设计,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毕竟,长者的审美,通常是跟不上时代的……

当然,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尽管在国内燃油车市场,奇瑞离曾经的“自主一哥”渐行渐远,但得益于对海外市场的较早布局、及长期以来对技术的执着,目前其在“出口”方面依旧占有较大优势,新能源后发优势也较为明显。

虎落平阳?为何奇瑞重磅车型总难逃“虎头蛇尾”的宿命?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奇瑞海外整车出口量达到6.74万辆,同比增长24.2%。截至目前,奇瑞已经在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出口产品,累计出口量达140万辆,占同期中国品牌乘用车总出口量的30%。与此同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素以“技术”见长的奇瑞也有不俗表现。上半年,奇瑞新能源累计销量3.33万辆,同比增长258.7%。

可以说,在竞争日益惨烈的中国车市,奇瑞已经错过了自主整体崛起的“黄金十年”。传统传统燃油车领域,奇瑞旗下新推出的产品连连呈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外界已经见惯不怪。

通过“卖身”、获得“输血”之后,奇瑞能否重新跻身自主品牌头部阵营,唯有寄希望于在新能源领域下一个五年甚至十年的表现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