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报记者 郑超/文 郑州供电公司供图

随着今年用电负荷的不断攀升,供电压力不断增大,郑州正在大力发展电力建设,一些居民“谈站色变”,成为阻碍变电站落地的重要原因。那么,变电站到底有没有电磁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危害?

带着疑问,10月30日下午,河南商报记者跟随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的专业人员来到商城路与管城街交叉口,探访了在郑州“服役”多年的220千伏人民变电站,对其进行实地测量。

【测量】工频磁感应强度是限值的几千分之一 远低于国家标准

人民变电站位于郑州市市中心,总占地6.3亩,2001年6月投入使用,算是郑州变电站队伍中的“老员工”了。

在人民变电站,郑州供电公司技术人员选择了两处测量点,第一处在变电站场界内,第二处在变电站围墙外南侧靠近居民楼的位置。

河南商报记者在测量现场看到,在变电站场界内,所测的工频电场强度为0.23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23微特斯拉;在变电站围墙外,所测的工频电场强度为12.5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为0.055微特斯拉。

电磁环境检测人员陈师傅说:“对于220千伏室内变电站,国家标准限值为工频电场强度4000伏/米、工频磁感应强度100微特斯拉。工频磁感应强度,也就是居民误以为的‘电磁辐射’,根据测量结果,其实只是限值的几千分之一。也就是说,不管在变电站站内,还是站外,实测数据都远低于国家标准。”

【增容】人民变电站增容工程 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人民变电站为220/110/10kV三级电压,目前规模为180MVA主变三台,为省委、黄委会、市第一人民医院、省中医院、区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小浪底驻郑办及其附近居民供电。

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成区用电紧张问题日益凸显,现有供电能力已达到极限,一旦发生设备故障或损坏,将造成该区域大面积停电,特别是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将给辖区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因此,人民变电站于今年10月9日开始增容,对第一台主变进行更换,计划工期为40天,11月17日送电。据郑州供电公司建设部项目经理潘栋介绍,整个增容工程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赶在迎峰度夏之前,为大负荷用电做好准备。

【科普】变电站不产生“电磁辐射”

郑州自上世纪50年代第一座变电站建成投运,目前已有35千伏至500千伏变电站共计234座,60多年来,运行维护状况平稳,部分变电站都处于区民楼附近,甚至一墙之隔。

“不少居民认为变电站会产生大量电磁辐射,会导致头晕、视力下降,甚至影响生育、致癌等,这些都是对变电站的误解。”潘栋解释说,变电站没有辐射,它只产生轻微电磁波,变电站设备工作时产生低频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50赫兹),其准确的名称应为“工频电磁感应强度”,绝不产生“电磁辐射”。

对于“变电站会产生电磁辐射”这一说法,权威组织已有定论。

2005年10月,世界卫生组织按照标准的健康风险评价程序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公众通常遇到的极低频电、磁场水平,不会危害身体健康。

2014年10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也曾专门播出过的相关节目,解释变电站、高压线周边不存在所谓的“电磁辐射”,不会对周边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延伸】 高频率电磁波才会产生“电磁辐射”

一提到变电站,居民就会联想到“电磁辐射”,到底什么是“电磁辐射”?潘栋对这一概念做出了科学解释。

在供电过程中,频率从发电厂到居民家中均未变化,始终保持着50赫兹的极低频。电磁波频率低时,主要借助有形的导体才能传递,其能量几乎全部返回原电路而没有能量辐射出去,也就是说对外界几乎没有辐射。

而电磁波频率高时,比如手机,可以达到1800兆赫兹,能量不可能全部返回原振荡电路,于是以电磁波形式向空间传播出去,这就是电磁辐射。

因此,输变电设施的电厂和磁场不能用“电磁辐射”来描述,更不能和“粒子辐射”“核辐射”等联系在一起,产生非科学意义上的恐慌和误解。(编辑:华丽娟 戴晨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