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是一个十分神圣的职业,肩负着国家的兴衰。有句话说的好,穷什么不能穷教育,苦什么不能苦孩子。可见,教育的重要性。

而,作为教育最终的参与者---教师,始终是人们经常谈论的主角。然而,教师待遇和职称一直是教师们十分关心的话题,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教师十分关心的话题,就是延迟退休的问题。

之前,有消息称,在2022年,教师或将延迟退休。如果一旦实施,那么对老师有什么影响呢?

第一,老师延迟退休,对于老师来说,在经济上是有好处的。上课的教师一般来说比退休的教师挣的要稍微多一些。

第二,老师延迟退休,有利于教书育人。

教书时间越久,对于育人就会更加有心得,业务磨炼的也更好,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那么有什么坏处吗?当然也是有的

年纪越大,精力和体力越差,对于教书方面可能会有些力不从心,可能会需要减少工作量;另外十分重要的一点是,老教师不离开,很难再有职称名额让新教师去竞争,这样新教师很难再往上评职称。

不过,之前也有消息称,教师职称晋升制度也有望改革,可能在2020年就能实施,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自然晋升或者增加晋升的名额。

但不管怎样发展,老师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教书,学生的肯定才是最有价值的褒奖,不是吗? 更多公考资讯请查看:https://mudanjiang.offcn.com/ 公众号请关注牡丹江中公教育(mdjoffcn)

数量关系考试:巧解数量关系

在事业单位的笔试考试中,行测中的数量关系是每年都会考察的内容。这一部分涉及到的公式、题型和知识点都非常繁多,是大家一直比较头痛的部分。很多同学在考场上,这一部分可能会完全放弃,比如全选一个选项,更有甚者可能随机去蒙,例如出现“AABBCCDD”之类的答案排布。

我们一定要清楚,数量关系当中,其实有些题目难度并不大,如果我们完全放弃这一部分,甚至凭自己的感觉纯蒙,很可能会完美的避开所有正确选项。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数量关系当中,一种巧解题目的方法,整除思想。

所谓整除思想,即为根据题目当中给出的整除关系,利用数字特征,排除错误选项。

例如给出“全班学生站成5排,每排人数相等”,如果选项是25和26,那么正确答案只能是25,因为根据题意,全班人数应该能够被5整除;给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3/4”,如果选项是“5,6,7,8”,那么答案只能是6,因为男生人数应该能够被5整除。

例1:两个派出所某月内共受理案件160起,其中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17%是刑事案件,乙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中有20%是刑事案件,问乙派出所在这个月中共受理多少起非刑事案件?

A.48 B.60 C.72 D.96

解析:

利用整除思想,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数一定能被100整除,而案件总数为160,故甲派出所受理的案件一定为100,则乙为60,故乙的非刑事案件60 ×80%=48起,答案为A。

例2:某汽车厂商生产甲、乙、丙三种车型,其中乙型产量的3倍与丙型产量的6倍之和等于甲型产量的4倍,甲型产量与乙型产量的2倍之和等于丙型产量的7倍。则甲、乙、丙三型产量之比为?

A.5:4:3 B.4:3:2 C.4:2:1 D.3:2:1

解析:利用整除思想,3乙+6丙=4甲,等式左侧能被3整除,即4甲能被3整除,即甲能被3整除,故答案为D。

整除思想的应用环境主要包括:

1. 文字描述。题干中出现“整除、平均、每、倍数”等关键字眼。

2. 数据体现。题干中出现“分数、百分数、比例”等数据。

3. 计算中用。一些复杂列式的计算题,可以通过找出答案满足的整除特征来排除错误选项。

通过以上的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够对整除思想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可以快速求解。

经常在面试结束后跟考生交流关于考试题目的相关信息,原本以为考生反映的题目都是一致的,就算是有不同之处,可能只会有些细节不同而已,但是事实往往跟我想象的大相径庭,同样一套题目,五个不同的考生听出来的内容居然有两个是完全相反的。这不禁让我们觉得后怕,至少有一个考生是听错了,拿到考官的题目之后才发现,两个考生回忆的题目都不是非常精准,那么面试成绩可想而知。在与考官进行求证的时候也证实了这个问题的存在,在以看题为获取形式中考生都有出错的可能性,更别说以听题的形式考察的了。下文就以结构化面试为主浅谈考生在审题中常见的错误和审题技巧。

一、审题常见错误

1.听得少。简单来讲就是漏掉要点。例如:小刘是一位非常优秀的90后职工,因为工作中的小小失误,被工长严厉批评,小刘心中不服气,与工长当场发生争吵。第二天小刘递交了辞职信,说工作没有成就感和存在感。假如你是小刘所在的车间主任,你怎么劝服小刘?请现场模拟。在这道题的劝说中,很多考生会漏掉“工作没有成就感和存在感”这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又是这道题目中考察的一个重点——求职动机。考生必须在模拟中重点表达如何看到“成就感和存在感”才行。这就是典型的漏掉要点。

2.听得多。有些考生在审题中会一窝蜂的将所有的问题听到的问题都答一遍,这往往也是不可取的。例如:你单位打算在辖区内开展一次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假如领导让你负责此次活动的全程宣传,请问你会如何组织?这道题目中主要就是要求考生做好宣传工作即可,也就是配合此次评选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有些考生不仅仅做了此次宣传工作,还顺道将评选活动讲了一遍,这明显是不符合题目要求的,只会答得越多,错的越多。

3.把握不住关键。例如:近年来,明星吸毒案件频发,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但是往往在接受处罚后又粉墨登场。对此,你怎么看?有些考生拿到这道题后就开始大谈特谈关于明星吸毒的问题,从现状背景原因影响对策等多方面去谈,甚至还愤怒的加入了一些自己的“鄙视”,但最终却发现答得不完整,甚至是答偏了。仔细再审一遍题的话肯定能够发现,这道题目核心是让谈“粉墨登场”这个问题,而非仅仅谈明星吸毒。这就是典型的抓不住重点。

二、审题技巧

1.题干复述练习。无论是听题还是看题,都需要严格按照考情来进行练习。以看题为例,考生需要首先朗读题干,接下来在脱离题目的前提下,立即复述题干主要内容,复述完毕再次朗读题干核对前一次复述的准确性,直到复述完全正确为止,接下来进入到下一题的复述。在复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题干的相关关系,如转折、因果、承接等。

注意事项:①尽量保证按照题目类型分类进行复述,确保能找到灵感。②复述工作要有一定的持续性,一次性至少10道题。③复述后需要总结每一类题干容易漏掉的要点信息,做好记录。④听题形式的需要听题后立即复述题干信息。

2.审题训练纸笔练习。审题时,可以先在题干上画圈划线列出重点,再一个个的列出能够联想到的内容,接下来按照答题的思路将思考的内容进行排序、合并、组合等,就可以得出答题的内容。比如说,单位实行轮岗制度,新单位领导因为念旧经常找原来的下属完成你的工作,导致你无事可做,请问你会怎么办?这道题目中的重点有“轮岗制度、念旧、原来下属完成你的工作、无事可做”。从表面上来看,“念旧”是导致了“无事可做”的原因,我们只能让领导别念旧,但是这很显然是说不通的,仔细思考会发现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没做好工作,所以才导致领导的“念旧”,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了,需要我提升工作能力。这样的审题方式一定能帮助大家把握题目核心。

注意事项:①考场看题不能在题本上做任何记号和标记,违者按照作弊算。②听题训练方面也可以先选择用看题的形式进行纸笔练习。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个优秀的面试考生一定不是仅仅听一听就可以取得高分的,关键还需要不断的练习,真正掌握这些技巧和方法,能够更好的在考场上自信、自然、自在的表达,从而获得成“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