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三、科学操作,培育优质蜂王

培育优质蜂王的环节较多,天气多变,操作技术和管理技术也很难尽善尽美,因此,要想培有符合养蜂者愿望的优质蜂王确实不容易,为了育优质蜂王,我们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制定育王计划,列出工作时间表

移虫前20~ 30天奖饲哺育群,开始育雄蜂,移虫前4天种王群(母)加空脾产卵,根据雄蜂幼虫情况,选择育王开始时间。一般情况下,不要用生产蜂场的蜂王作种群,因为生产蜂群种性比较混杂,即使培育蜂王时用的种蜂王是优良蜂种,但与这些处女王交尾的雄蜂是何蜂种呢?由新王发展起来的蜂群尽管有时性状也比较突出,但是不是杂交优势,能否真实遗传下来呢?就说不准了。

2、育大卵,移好虫,育好王

育大卵,移好虫,培育体重大的处女王。这句话说,起来简单,要实现确实不容易,必须认真地操作,育大卵,方法有2种:第-种方法是将蜂王放入产卵控制器中,每天往控制器中放人1张有少量空巢房的封盖子脾,第二天再换1张,把已产少量卵的脾提出,放在本群或哺有群中,并标明日期以备移虫时用,第二种方法是,把母群中的空脾提走,只留下大蜜粉脾,幼虫脾和封盖子牌,过5~6天后,在中间加入I张深色空牌,这时蜂王产的卵便是大卵,或把蜂王限制在巢箱中,按以上方法布牌,也可以取得大卵。移好虫,育王用的虫龄以12~ 24h内最佳,虽然3日以内的幼虫移入人工王台后都能发育成蜂王,但是,正如专家指出的:"用于培育蜂王的雌性幼虫虫龄越小育成的蜂王的一对卵巢里的卵巢管的数量就越多"因此,应采用24h以内的幼虫。

为了提高移虫接受率, 一般采用湿式移虫法,采用湿式移虫法,就是在移虫前,在经过哺育群清理了3~4h的人工王台中点上小米粒大的稀王浆,然后把幼虫移到这滴稀王浆上,点的稀王浆最好采集1日龄幼虫的王浆,对人1/3的温水调匀,在没有王浆时,可用稀蜜汁代替,也可把稀王浆对入少量蜂蜜和水后,用棉棒蘸取少量,涂在人工王台内,能提高接受率。由于1日龄幼虫十分娇嫩,要求移虫做到稳,准,轻柔,以避免弄伤幼虫,移虫操作- -般用弹力移虫针,将其轻轻伸入幼虫的背侧,连同王浆一块挑起放入人工王台中,育王框上的王台全部移完后,立即放进哺育群中,第二天检查其接受率对接受率较低的要及时补移,使每个哺育群晡育的蜂王幼虫在20~ 30只左右,以保证育王质量。

关于复式移虫问题,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昆虫系狄拉普斯和美国农业部蜜蜂有种,遗传学和生理,学研究室哈佰在1984~ 1985年,重新检验了复式移虫对蜂王体重的作用后认为:复式移虫是不值得增加的劳动。

育好王,哺育群要达到12~ 15框蜂,蜂王在巢箱产卵,育王框放继箱中,巢继箱间放隔王板,育王框要放在幼虫脾和封盖子之间,两边再放蜜粉牌,育王框放人哺育群后,立即浇上少最稀蜜水,并盖上大盖,不管是否流蜜,傍晚要进行奖饲,王台封盖前,每天奖饲300~500ml 稀蜜水或糖浆(1:1),缺粉时加喂花粉脾,减少震动和温度变化,让幼虫正常生长和羽化。蜂王幼虫在1~2日龄时,对温度变化反应不灵敏,在其发育至第6天前后王台已封盖,幼虫忙于吐丝做茧,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但是,到蛹期时,较强的震动或较大的温度变化都会对蜂,王造成损伤,因此,要尽量少检查和搬动蜂箱,给蜂王幼虫成长发育创造好的条件,使它健康发育成好处女王。

四、组织好交尾群

交尾群是为处女王出房,交尾和开始产卵而特意组织的小蜂群.由于它管理方便,又可以储备蜂王,各蜂场都注意设置一-定量的交尾群,在大型育王场中,还特制专用交尾箱,作为定地养蜂者,一般都用郎式箱作交尾群.方法是:用闸板将它隔成三小室,前,左,右各开一个小巢门,各室间不留任何缝隙,以免工蜂和蜂王互通,造成围王等有的养蜂者在巢箱或继箱隔出一小区,有王时用作交尾群,效果很好,目前有些养蜂场直接用大蜂群作交尾群,省去了介绍蜂王的麻烦,效果也比较理想,但有人说,大群育王新王产卵晚一点设交尾群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不再列举,组织交尼群的数最和时间,要根据培育蜂王和成熟王台的数量来组织相应数量的交尾群,组织交尾群应在介台前2天左右,最迟在介入王台的前天组成为了保证新有蜂王的质量,交尾群工蜂数量不应少于1框蜂,尽管交尾群中工蜂的数量对于蜂王交尾成功率没有大的影响,但对蜂王交尾后,精子往受精囊中的转移速度却有很大的影响,精子的这一转移在蜂王交尾后的24h基本结束,转移速度与温度关系较大,在30~ 34时速度最快,进入受精囊的精子数量就多.若交尾群中蜂数太少,其调节巢内温,湿度能力就弱,蜂王产卵也就会受到影响,

交尾群管理的注意事项:第一- ,交尾箱应远离大蜂群,周围空间比较宽敞,最好有自然标志物或人工临时设立标志物,便于蜂王试飞,,交尾回巢时识别,在交尾群巢门上方涂上绿,蓝,黄等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的标记,效果会更好,第二,介绍王台,提取有王框时,育王框上的工蜂只能轻轻扫掉,不能抖落,以免震动.第三,介台时,要检查交尾群中是否有王台和急造王台,若有,应马上毁除,第四,诱人王台时,应挑选粗大正直的,淘汰细长弯曲的葫芦形王台,此台系幼虫受震动脱浆而出现的,应淘汰,为了保护诱入的王台,应加保护圈,有的用胶带纸包裹加以保护,效果很好。第五,及时检查交尾群,处女王出房后第3天开始认巢飞翔,第5~6天飞出交尾,这时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检查处理.第9~11天时,要检查蜂王产子情况.检查时间应在上午10:00前或下午5:00后.检查时动作要轻,快,以免新王受惊被围,第六,对交尾群应加强奖饲,以提高交尾成功率。

五、把产卵蜂王诱入蜂群

当交尾群中的新王产卵一周以上(最好见到封盖子),就可以介绍到大蜂群中,其方法很多,在这里不再介绍。

综上所述,培育优质蜂王的环节很多,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只要我们在思想上重视,在实践中认真操作,达到用科学方法培有出优质蜂王的目标是定能够实现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