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印祖为何批评玉峰法师念佛四大要诀偏执过甚?(上)

[原文:]玉峰法师行持虽好,见理多偏。其所著述,依之而修,亦可往生。但其偏执之语,未免有大妨碍。即如念佛四大要诀,其意亦非不善。而措词立论,直与从上古德相反。

不除妄想,不求一心,全体背谬。经教人一心,彼教人不求。夫不除妄想,能一心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岂可因不得而不取法乎。若以不得而令人不取法,是令人取法乎下矣。

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彼极力教人散心念,不赞扬摄心念。念佛虽一切无碍,然欲亲证三昧,能静固好。不能静,亦无妨即动而静。彼直以静为邪,谓大违执持名号忆佛念佛之旨,其过何可胜言。

且念佛一法,圆该一代一切法门。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

岂可谓为净宗真善知识。祈二次再版,删去此四大要诀。庶初机不至受病,而通人无由见诮也。

弘法利生,大非易事。稍有偏执,其弊丛生,不可不慎。

[白话:]这段内容非常值得大家深入思考。

印光大师说:玉峰法师的行持虽然好,但是见理多数都有偏颇。他的著述,依照去修行,也可以往生极乐,但是他那些偏执的言论,未免会给修行人带来大的妨碍。比如他提出的念佛四大要诀,本意也不是不善,但是他的措词立论,直接与古德言论相反啊。

玉峰法师说:不除妄想,不求一心。

这真是全体背谬啊。佛经教人一心不乱,他却教人不去求一心。你不除掉妄想,怎么能达到一心呢?定一个上等的目标,努力之后可能得一个中等的结果。怎么能因为得不到,就不去定这个目标呢?如果因为得不到,就让人不要定这个目标,那就是让人定一个下等的目标了。

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但是玉峰法师却极力教人散心念佛,不赞扬摄心念佛。

念佛虽然一切无碍,但是如果想要现身亲证念佛三昧,那么能静下来念佛固然好,如果不能静,那也无妨动中取静。但是玉峰法师却直接把静视为邪,说这样是大大的违背执持名号,忆佛念佛的宗旨,他这种言论的过患真是大得没办法说啊。

念佛一法,圆融的涵盖了一代时教的一切法门。

而静之一字,尚隔其外。这句不太明白,我们跳过。

怎么能把玉峰法师称为净土宗的真善知识呢?请您二次再版的时候,删掉这四大要诀,这样初学者不至于走弯路,通人也不至于讥诮阁下。

弘法利生,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啊,如果稍有偏执,就会生出一堆弊端,不能不慎重啊。

这篇比较细微,初学者可以不必深究,但是对于精进群修行三年以上的师兄,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玉峰大师十多岁出家,专修净土法门,每天念佛六万,光绪十八年向西趺坐,念佛而逝。

他说了一个念佛四大要诀:

第一不贪静境。第二不参是谁。第三不除妄想。第四不求一心。只要至诚恳切。每日限定多少数。念到死。必定往生西方。

大家要注意,按照这个方法修行,印光大师说也能往生,但是呢,言论过于偏执,说法不够圆融。

玉峰法师的说法偏执在哪里呢?

这个案例很细微,也很经典,玉峰法师作为一位自身修行很好的法师,专修净土法门,从临终的景象来看,估计多半都是往生极乐了。但是在印光大师来看,说法却容易误导他人,这就给我们敲一个警钟:

不是每一位出家人都能成为合格的净土宗法师。

对于出家人,我们可以礼敬,但是能否亲近,还需要看他的言论是否与佛言祖语相契合。

这就需要你不要着急跑道场,应当先学习净土宗的经典和祖师开示,让自己先具足正知正见,然后才能做出正确的批判,避免误了自己的法身慧命,否则的话,你被带歪了,还不知道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受益,末学今天只分享到这里,留这个思考题,欢迎有兴趣的师兄在骨干群和班组群讨论,末学明天再总结。

问:玉峰法师念佛四大要诀:第一不贪静境。第二不参是谁。第三不除妄想。第四不求一心。只要至诚恳切。每日限定多少数。念到死。必定往生西方。印光大师批评玉峰法师关于念佛四大要诀的说法偏执过甚,我们应当如何理解?

出自:

《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续编《文钞》二卷、

《增广印光法师文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