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之所以能够存在,之所以能够发展,靠的就是这座城市的文化。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绵延发展脉络的清晰体现。追溯文化有很多种途径,今天小编就带您领略辽源人最熟悉又最陌生的龙首山,一起了解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与传说。了解您不知道的辽源!

龙首山 魁星楼的传说

有关龙首山的神话传说众多,使其更加神秘而令人向往。传说大疙瘩建县城的时候,当地几家地主,请来一位风水先生给看风水。地主们陪着他来到大疙瘩山上,风水先生慢慢看完忽然惊叫说:“呀!你们看西面那座山,形状象乌龟和脖子已快伸到辽河。南面半拉山是颗宝珠,我们脚下这是一条龙的头,这叫二龙斗宝,也叫二龙戏珠。难得!”又冲几位地主拱手说:“恭喜,恭喜!此及一块宝地,今后这里会出大富大贵之人,真乃天赐福也!”地主们听了这话,围拢过来说:“这可不能让穷小子们得去!”“可惜,糟糕!”风水先生望着山峰自言自语地说。“什么?还有说道吧?”地主们惊讶而焦急地问着。风水先生正颜道:“你们看,珠子只剩下半拉,那一半哪去了?你们知道吗?那是被这条龙吃掉了,所以这座山水才长出这个大疙瘩来。幸亏才吃了半拉,若是全吃了就要乘云飞上天去。那时这里不但出不了贵人,还要发大水。你们看,龟和龙头都是面向半拉山,呈现出争夺形状吗!”“这可咋好,先生有补救的办法吗?”地主惊惶失措起来,就把先生请到为首的家里,许以重金。先生这才道出补救的办法:在大疙瘩山上盖一座魁星楼,再在山凹处挖口井。龙头上有镇物,又有水喝,而被恋住,就不能去吃珠子了。这时,地主们都说:“这有何难,有的是穷小子,明天就叫他们给我修!”经过几个月工匠们的辛勤劳动,魁星楼建成了,井也打好了。地主们整天争吵要块地方埋葬老人,结果相持不下,谁也没埋上。在一个浓雾的早晨,太阳刚露头,传说有位看山的老人到井沿打水,忽然见到象牛一样大的龙头,两只眼睛有碗圆,脖子上的龙鳞闪着的金光,张开血盆大口,呼呼地喘气,把头伸向井里去喝水。老人以为看花了眼,急忙悄悄走上前,定睛一看,呀!果真还蠕蠕爬行呢!不是龙是什么?吓得老人扔掉水桶,抹身就往回跑,边跑边喊:“龙出来了,龙出来了!龙、龙……”人们听到喊声,同他一起到了山上,树木依然,水桶仍在,可是哪里有龙的影子?从此,人们就给这个山起了个名字“龙首山”。

龙首山记

【儿童游乐场】

为满足游人娱乐的需要,在公园北山投放了大量游艺设施,大型游艺设施有:碰碰车、海盗船、摩天飞轮。小型游艺设施:弯月飞车国、摩天环车、狂车飞舞、电转马、弹跳飞人、飞狂老鼠、跳床、钓鱼、打口袋、地游宫、秋千、高空脚踏车、水上船、电瓶车、小转盘、小火车等项目。

【天桥】

天桥是连接龙首龙尾惟一桥梁。伪满时期就有一座木桥,后被毁坏,龙首、龙尾分为两段,游人只能相望而不能相聚。1985年重新修建天桥,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桥长 40余米,宽3米,高1.3米,可载重10吨。桥身两侧设有铁栅栏,桥体粗犷大方,美丽壮观。

【古城墙遗址】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特别是高句丽文化遗产,在全省是很有代表性的,有其重要的保护价值,龙首山古城墙遗址在全省城市建设史上是不多见的高句丽古城墙遗址。80年代初,龙首山城内瓦片散布十分丰富。主要有红褐陶绳、纹大板瓦和筒瓦两种,这两种瓦面上一般常刻有多种带有表意性质的文字符号,有少量表面还刻有完整的“大、王”等字样。

【风动亭】

风动亭又名转亭,因其顶端为一大四小共五个伞形亭盖,只要有二级以上风力,伞形盖即可徐徐旋转并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响,故而又称为“转亭”。亭内一层顶部天棚绘有各种名花,亭外修建一处木质人行架桥。该亭为二层建筑,登此亭,居高临下,可将公园西侧美景尽收眼底。园内还建有供游人休息的凌云亭、辽河亭、朝晖亭、乐育亭、牡丹亭等。

【动物观赏区】

为了让游客享受到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给游人营造人与动物之间和谐的氛围,龙山公园设有动物观赏区,动物种类1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梅花鹿19只,二级保护动物猕猴26只、黑熊2只、红腹锦鸡2只、矮马和其他动物,驼鸟、骆驼1只、孔雀7只、珍珠鸡6只、火鸡6只、野鸡1只、姣凤50只。

【锁龙井】

山势回曲,山峦起伏,在此山中有一个极空旷的山谷,那里峭壁凸岩,树木葱茏,谷俯广阔平坦,芳草铺锦,野花飘香,向下望去有一个古井,井旁有一棵粗大柳树,柳枝下垂覆盖井沿。传说此井是一个海眼,说是在井底深处系有一条长铁锁,紧锁龙山,连在东海。说龙首山是东海龙王派出的一条青龙,锁在辽源宝地,困于辽河岸边。掌管这一河之水,不得随意横溢。故称“锁龙井”。据老年辽源人讲,老罕王(努尔哈赤)每年都来辽源一次。当年老罕王带领王孙贵戚来这里出游时,还在井旁种了两池子人参。据史志上说,此井乃是原修筑在龙首山上的,叶赫东城所留下的遗迹。现在“锁龙井”仍然保存在深谷之中。但那棵大柳树已经不存在了,游人窥视那井底,仿佛在探索那遥远年代的历史。

【福寿宫】

福寿宫始建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开山祖师为道教金山派大师王坐全道长。选址于龙首山南麓,背依龙山之首,青山苍翠,脚下东辽河蜿蜒东来,碧水西流。山水俱佳,钟灵毓秀。经过王坐全等数位祖师50多年的修葺扩建,至辽源解放前夕,已建成依山而上五层大殿组成的传统宫殿建筑群。后福寿宫不幸于战火。经过文革浩劫,昔日楼台荡然无存。文革之后,党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实,辽源地区人文景观,百废待兴。适逢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辽宁省道教协会会长王全林大师回乡探亲祭祖,访拜母庙,潸然泪下,遂生重建母庙之宏愿。大师多方募化,历时两年,至1994年出资人民币150余万元,恢复重建成慈航殿、三宫殿、护法殿、二进东西配殿、斋堂僚舍、碑林、武场、角门、围墙等较具规模之建筑,恢复了中断多年的宗教活动。

【辽源市博物馆】

位于福寿宫内的魁星楼一、二层,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题写馆名。3200平方米的博物馆陈列着在我市出土的包括史前文明的一千余件文物,无声地向世人生动讲述着勤劳智慧的辽源人怎样从远古一路走来,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和今天的文化工作者筚路蓝缕的建馆经历。

【魁星楼】

魁星楼始建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毁于战乱,于2001年重建,重建的魁星楼为塔楼式建筑,其建筑规模居古今塔楼式建筑之首,亚洲之最,堪称玄门第一塔楼。塔楼高69米,直径40米,共有九层,整体建筑按道教太极、两仪、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设计,合于天地十方自然之数。全塔共分九层,为天地至阳之数,塔楼内供奉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魁星、财神、慈航等道教神像。

第一重殿:供奉慈航道殿

第二重殿:供奉财神殿

第一重殿:供奉魁星,魁星即文昌帝君

第一重殿:供奉玉皇大帝

第一重殿:供奉太上老君

带着故事去品读不一样的龙首山吧

来源:辽源旅游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