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称,10月2日他们一家老幼11人(其中5名老人,3名孩童),报团“阳朔双飞五日游”。第二天早上从酒店乘车到达阳朔龙头山码头。

网络配图

下船时由于游客较多,网友一家有老有小,便落在了队伍后面,逐渐与旅游团走散。

这时一群人便围了上来,高呼着网友旅行团的团号,说着导游的姓名和手机尾号——称是导游指派来接网友一家去下一旅游景点。

网友一家没有犹豫就跟着走了。因为是景区内范围,而且这群人熟悉团号和导游名字,就这样,网友一家跟着他们走,被引导从一侧出口而去。

行走约100米时候,感觉人越来越少,路径也不太对,便急与带队导游联系,才知这些人并非导游指派来的。

网友一家要求返回,但对方已不依不饶,并索要所谓导游费。但网友明确表示,报团时旅行社讲明此行费用已全程包干,中途不会再要任何费用。

对方即凶相毕露,开始拉扯纠缠,说价钱可以给优惠,但必须给钱。网友一家表示不接受这无理要求,继续沿路往回走。

这时对方的人一把拉过网友一家人,出手就打,随后不到两分钟,不知道从哪里突然又冒出十几个成年男子,开始对网友一行人不分男女老幼拳打脚踢施以暴行。

随后网友要报警,但这群人伸手抢过手机就砸,网友家人的iPhone XS Max与iPhone7plus被砸坏。

网友称,这群人的暴行持续了近二十分钟,最后乘着车子扬长而去。同时还威胁:今晚在阳朔给老子小心点!

随后网友报警,当警察到来之前,这群施暴者不但没有逃走,竟然还什么事都未发生过的样子、坐在码头上轻松的招徕着刚上岸的旅客。

网友称,10月4日时阳朔警方回复抓了2个人,行政拘留10天并罚款500元。但对于手机被砸坏的损失,以及被打后治疗花了1000多元的费用,目前没有得到赔偿。

10月29日,澎湃新闻从阳朔县公安局阳朔镇派出所得到证实,目前,殴打海女士一家的其中4名成员已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另有2名涉案人员在逃。另外,事后她曾接到阳朔县旅游发展委员会一名官员的致歉电话,对方表达了对其一家遭遇的同情,并承诺尽快处理。

全家外出旅游本是图一乐,却不想遭遇被暴力殴打的无妄之灾,这着实让人气愤。从事后处置看,当地警方对于暴力实施者予以了刑事拘留,有关部门负责人也电话致歉,并承诺对游客医疗费用和财物损失的赔偿予以协调,处理应该还算到位。

不过,也有网友表达了不同意见,认为对于暴力实施者的处理偏轻。阳朔县公安局提供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事件系拉客的当地村民蒋某云与海女士一家发生纠纷和肢体冲突。但据海女士反映,当他们识破“野导”身份准备原路返回时,其丈夫被拉住,并被索要费用,而在拒绝对方要求后,“野导”先动手打了她丈夫,随后双方引发了冲突,对方还叫来了近10个人,“要报警时,‘野导’又将家人手机夺走摔地上;海女士在抢回自己手机时,婆婆、妈妈和5岁女儿被野导一群人踢打。”

光天化日之下,以团队导游派人为名将游客骗走已是明显的欺诈,在意图被识破后却实施暴力胁迫和殴打,更是性质恶劣。从这点来看,简单以“拉客”不成导致双方冲突来定性该案,确实显得有点轻放的味道。而该案最终因为引起县领导的重视被当做了典型案例,才对当事人由最初的行政拘留转为刑事拘留。换言之,在正常情况下,对于类似行为的处置力度很可能将更显不足,或者说处置标准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就在最近,厦门市公安局鼓浪屿派出所先后查获两名多次从事无证导游活动的“野导”,并依法对该两名“野导”予以教育训诫并“禁足”鼓浪屿。但与鼓浪屿的“野导”可能属于外来者不同,阳朔的“野导”据说就是阳朔县城附近的村民,没有导游资格,他们的目的就是赚取导游费。那么对这类“野导”采取“禁足”的软性办法,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依法加大惩处力度很有必要。当然,相较于对典型案例的从严从重处理,加强治理的刚性和可持续性,从日常管理角度严格压缩“野导”的生存空间,或许对于“野导”等乱象的治理才会更显规制力。

“野导”欺诈、强行拉客等景区内现象,不仅破坏了游客的兴致,也严重败坏一个地方的旅游市场环境和声誉。事实上,在网上,以阳朔和“野导”进行关键词搜索,就能够找到不少游客对这方面的吐槽。这说明,阳朔的“野导”现象很可能并非个例,当地对此事的处理也应该举一反三,以常态化的方式溯及整个行业。

旅游市场的竞争,在未来将越来越体现于市场环境、游客的实际体验感等方面。游客对于“野导”、“黑导”、强制拉客、强制购物等景区现象的“容忍度”也将越来越低。相应地,旅游景区的各个方面都应该向着标准化、法治化方向看齐,给予游客稳定的服务和安全期待,不能再迷恋于某种“原生态”的市场环境,纵容各种“野生”力量的生长。

尽管,犯事野导已经受到了应得的惩罚,不过野导拉客事件仍然引发了网友的热议。野导的野,原意是指没有经过正规培训,取得正规证件,通过“野路子”欺诈游客的行为。不过,在广西阳朔殴打游客的这起野导案件中,野导的野已经发展到了“野蛮”的地步。

以前的野导,一般还有点规矩,只以自己熟悉景区、熟悉路线、能够帮助游客找到地道的吃、住地方为由拉客。而在这个故事中,野导居然直接以“是团队导游派我们来接”的谎言欺骗游客。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拉生意,简直就是坑蒙拐骗的欺诈行为了。

假如任由这种“野蛮”行为肆孽生长,那么,不久之后,遍地野导、遍地黄牛,谁还敢到这样的景区旅游?

据悉,这几名野导还是当地的居民,以赚取导游费为目的。只是,他们这种杀鸡取卵的方式真的合适吗?旅游名胜是上天赐予当地的一份得天独厚的宝贵财产,只有上下齐心、用心呵护,将景区合力打造成景致优美、民风淳朴、吃住舒服,配套服务完善的地方,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最终反哺于当地经济,获得双赢的结果。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了,当地的居民谋生的路子也应该更多了。民宿、饭店、旅游纪念品……甚至还可以直接进入景区的旅游公司打工。这么多路子都不选,却要选择以“野导”自居,赚取那一点点导游费。难道说,野导的背后还有不为人知的赚钱手段,以至于野导们前赴后继、屡治不绝?

国内首个服务于景区的CEM游客体验管理系统正式发布(请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