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声乐比赛曲库里有德奥、意大利、法国艺术歌曲,唯独没有中国艺术歌曲——这一中国歌唱家的遗憾,刚被上海音乐学院主办的首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打消。昨天,上音透露这一大赛已经举办,吸引了588位海内外选手报名,其中已有4位擅长唱中国艺术歌曲的海外选手晋级复赛。这是继上海交响乐团主办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时,在赛制规定中必须选择一首中国曲目之后,又一个面向国际传播中国声音的音乐大赛。

  图说:新闻发布会现场 官方图

  由上音、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中国声乐艺术中心等举办的这次大赛,10天前截止报名,有来自5个国家,以及全国各大高校的师生参与。日前,经歌唱家廖昌永领衔,包括顾平、方琼等教授组成的初评专家组评选出60位选手入围复赛,从中将决出10位进入最后决赛。廖昌永代表评委们表示,上音有一个传统,“如果我们歌唱家上台唱两首歌,就一定是一中一外,如果上台唱5首歌,那起码两首是中国艺术歌曲。因为上音,就是中国艺术歌曲的发源地。”在创作上,中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就是由时任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的青主,创作于1920年的。国立音专就是上音前身。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至今,上海有一大批音乐家致力于中国艺术歌曲,其中创作上包括萧友梅、黄自、谭小麟、贺绿汀等;表演上则有郎毓秀、周小燕、蔡绍序、斯义桂等。

  因而,大赛特别设置了“黄自艺术歌曲最佳演唱”环节的单项奖,并注明演唱曲目的范畴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至今的中国艺术歌曲。虽然并没有规定比赛曲目,但是大家难免集中在那些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上,除了《大江东去》之外,还有《我爱这土地》《叫我如何不想他》等——前者的作词是艾青、后者的作词是刘半农。作曲陆在易、赵季平的作品也广受欢迎。中国艺术歌曲也是文学性、音乐性的高度结合。据悉,此次大赛中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哥斯达黎加等4个国家的非华裔选手进入复赛。因为中国不少歌唱家都在海外坚持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使得这些歌曲在各个国家也有所流传。他们身先士卒地传播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也为海外选手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打下了基础。

  图说:比赛相关信息 官方图

  终评评审包括陆在易、赵季平、哈特穆特·霍尔、莱茵哈德·林登、莫华伦等国际一流艺术歌曲专家。今后,该大赛将两年举办一次,让纯正的中国艺术歌曲登上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新民晚报记者朱光)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