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监管已强,拆标、自融、恶意逃废债、砍头息再也无处逃了! ...

来源 | P2P观察作者 | 观察君

行业正在走向合规,但是这条合规之路,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清理,出借人应当保持理智,重视风险。

出借人,躲过了自融还有拆标等着;借款人,躲过了现金贷的“砍头息”,还有套路贷的“阴阳合同”等着;平台,躲过了骗贷,还有恶意逃废债等着。

大家都说行业回暖了,其实只是平台出事的频率变慢了,有人问行业还能健康发展吗?那当然是可以的,毕竟现在已经有了众多相关监管条例,健康发展只是迟早的事情。

现在行业正在做的就是“去除行业毒瘤”,现金贷、套路贷、羊毛党、恶意逃废债、拆标、自融等等,这些都是让网贷行业乌烟瘴气的毒瘤。

但是,监管已来,正在督促行业走向健康的道路。

行业有哪些“毒瘤”?

只要环境允许,能生存的东西一定会尽力生存,网贷行业刚进入中国的那几年,监管空白,行业从默默积累到疯狂发展,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滋生了一些行业毒瘤。

比如说,现金贷的变相“砍头息”,用“阴阳合同”绑架借款人的套路贷,还有专业撸羊毛的羊毛党,组队“撸口子”的恶意逃废债借款人,以自融为目的而搭建的平台等等。

“低息”“无抵押”“快速放款”,防不胜防的现金贷,让很多人渡过了生活中的困难,也将很多人拉入了“以贷养贷”的深渊。

部分现金贷平台利用服务费、管理费等多种收费名目模糊利息计算方式、偷换概念,掩盖畸高利率以及收取“砍头息”等不法行为,有的甚至故意设置技术障碍,致使借款人还款逾期,以收取高额罚息。

“自古套路得人心”,因为套路总能让很多人掉入陷阱,随着众多新闻爆出校园贷坑害大学生的案例,网友纷纷表示:“校园贷来袭,瞄准大学生。”

各种各样的套路贷,脱掉“校园贷”的马甲,再一次向欲望很强,能力不够,同时对社会认知不足,自我辨识能力不行的大学生卷土重来。

回租贷、培训贷、美容贷、创业贷等诸多套路,引万千学生折腰。

据报道,有些大学生为了变美完全信任黑中介或黑导医,从填表、签字、做电子签名整个过程中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签订一份借贷合同,完全按对方的意思走完流程,也完全意识不到自己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还有羊毛党,真的要好好说道说道,羊毛从最开始的获客方式变成了羊毛党有目的、有组织的攫利方式。

当很多纯出借人开始变成羊毛党,理性投资人变得不理性时,平台整体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为了保持对羊毛党的吸引力,很多平台不惜违背行情和大方向,依然保留了活期、自融资金池、暗自兜底等监管政策明令禁止的模式,导致最后转型困难,无法抵御系统性风险。

恶意逃废债,扼住了不少平台的咽喉,在7月以来的这波雷潮中,很多平台因恶意逃废债而不得不清盘。

自融、拆标是行业的毒瘤,也是很多平台走向死亡的开始。

监管已来

监管,是促使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有人说监管来得迟了,但是好在监管已经来了。

从2014年监管对网贷行业画出“四条红线”开始,监管逐渐入场,行业也逐渐进行问题出清。

比如说,对于现金贷,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2017年12月的时候,就印发了《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

校园贷,也一直是监管整治的重点。目前出现的“校园贷”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分期购物平台,其中部分平台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二是大学生培训、助学和创业贷款;三是传统电商平台提供的信贷服务。

实际上,早在2016年4月,教育部与原银监会就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

此外,一系列关于行业整改合规、备案指引的监管文件也已经下发,现在的行业正在走向监管全面覆盖的时代。

说在最后:很多人对行业的现状无法判断,内心期待着行业快速回暖,走向合规,但是,别对行业盲目乐观,理财有风险,任何时候都是有的,任何平台也都会有。

心里默默记下拆标、自融、恶意逃废债、羊毛党、套路贷、砍头息这些关键词,当你感觉这些东西离行业、离平台很远的时候,就是真正回暖的时候。

除了看正面的东西,也要学会从负面信息去排除风险。捂紧钱袋子,在风险中独善其身吧!

▣ 声明 | 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