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沧海一声笑 许冠杰 - 香港情怀'90

金庸先生走了,到处都是刷屏的纪念文章。可以说再没有一个华人在武侠小说作家中有如此影响。

金庸先生重要作品年表

1955年《书剑恩仇录》

1956年《碧血剑》

1957年—1959年《射雕英雄传》

1959年《雪山飞狐》

1959年—1961年《神雕侠侣》

1960年—1961年《飞狐外传》

1961年《白马啸西风》

1961年《倚天屠龙记》

1961年《鸳鸯刀》

1963年《连城诀》

1963年—1966年《天龙八部》

1965年《侠客行》

1967年《笑傲江湖》

1969年—1972年《鹿鼎记》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上面这些作品识字的中国人或多或少都读过几本。14部武侠小说,开启一个精神文化的时代。

很多人感慨,一个时代结束了!

金庸是中国近现代作品发行量最大的作家,创造了无数家喻户晓的经典形象。

凡有华人处,无不读金庸。

高晓松说:“如果没有金庸,我们的少年时代该会是多么仓皇!”

初识金庸,还是在我识字不多的时候。彼时我刚读小学四五年级,父亲不知从哪里借到几本线装书,竖排,繁体字,我偷偷看了几眼,其实看不太懂。但即便有很多字不认识,也阻挡不了我的热情,从此我进入了一个瑰丽神奇的世界。

特别喜欢射雕英雄传的郭靖,因为他和我一样憨厚老实,却遇上古灵精怪的黄蓉,成就一段幸福爱情故事,即便是戍守襄阳也相濡以沫。多年后,襄阳城破,郭家三代尽殁,满门英烈,只剩郭襄一人,背负着家族使命,在世上寂寞独活。

更喜欢古道热肠,义薄云天,虽千万人吾往矣“的乔峰,身负国恨家仇,在聚贤庄以一敌百,悍勇无双,却对阿朱一往情深,痴心不改,即便是面对阿紫的追问他是这样说:

阿紫问乔峰:“她有什么好,我哪里及不上她,你老是想着她,老是忘不了她?”

萧峰平静地答:“你样样都好,样样比她强,你只有一个缺点,你不是她……”

萧峰说:“四海列国,千秋万代,就只有一个阿朱。”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古人诚不我欺也。

金庸笔下最痛苦的莫过于杨过,与自己的小龙女深情相恋却不为世人相容,这是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金庸对其寄予了深切同情,却无能为力,于是只得给她和他设置了苦别十六年后蜜蜂刻字相会的神奇一笔,才终于在故事结尾,变成了一对谁也分不开的神仙眷侣。

最不喜欢的莫过于金庸笔下的张无忌,即便有绝世武功又如何,优柔寡断,若即若离,试问他对得起那个深爱他的女人,周芷若,赵敏,尤其是小昭,那个温柔如水的女孩,替她最爱的公子去了远方,千言万语凝噎,只能用一个吻来跟张无忌告别,从此伊是圣女,远在波斯,与中国的明教教主,死生不能再见。

最憋屈的莫过于段誉,遭遇一段美好爱情却发现又是自己的亲妹妹

最羡慕的莫过于虚竹,即便身世悲苦,突遇扫地僧神功灌顶,成就非凡人生!

最凄苦的莫过于李莫愁和梅超风,前者为情所困,被爱人背叛,应了“生离”,后者的爱人惨死,是为“死别”。

最离奇的莫过于老爷子写《神雕》时,饶有兴致地创造了一种毒物,即绝情谷里的“情花”。

原文这样写:

情之为物,本是如此,入口甘甜,回味苦涩,而且遍身是刺,你就算万分小心,也不免为其所伤。多半因为这花儿有这几般特色,人们才给它去上这个名儿。

这种毒很有趣,人无欲无求时,它不是毒,一旦人动了心,它就是剧毒。越相思,越折磨,越爱恋,越痛苦,无休无止,直到“情毒”侵蚀经脉,把人毒死。

而这毒的天然解药,名叫“断肠草”,换言之,只有断肠之痛,方能解绝情之苦。人自然是不能断肠的,所以情也是不能断绝的。

……

太多真情,太多美好,一切都随着金庸先生的离去成为回忆。

之前有人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

他回答:“人生,就是大闹一场,然后悄然离去。”

他写小说,成为一代宗师,传播之广,可谓空前绝后,功成之后,金盆洗手。

他办报纸,《明报》成为香港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登峰造极后,挂冠而去。

他做学问,全院七个系,他能教六个系,81岁高龄又赴英国继续学习。

金庸小说《侠客行》中,引用过李白的一首诗,其中有两句: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说的应该就是金庸吧。

天道酬勤,地道酬善,厚道之人,必有厚福。

享年94岁,带着这个世界的无限敬意,他悄然隐去。

谨以此文,缅怀金庸先生,和一个文学时代。

更多原创美文,欢迎扫码关注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