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四川最大的考古项目——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文物保护项目的启动,大量的田野考古让横断山脉南部区域的文化面貌逐渐清晰。在会理县新安傣族乡马鞍桥村六组猴子洞遗址,共发现石棺葬121座,而出土的91例人骨则让考古人员逐步还原出当地先民的生存状态。

遗址中出土的石器

近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对人骨的最新分析成果表明,猴子洞先民的经济形态可能是以渔猎采集为主的非农业生产模式,牙结石、龋齿、牙周病、牙釉质发育不全等齿科疾病一直困扰着这群人。根据一些合葬墓和随葬器物,已经能够看出猴子洞地区在当时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化,一些拥有权力的个体,已经站到了聚落的“顶端”。

合葬墓出现

权力者随葬器物增多

猴子洞遗址年代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了战国时期,发掘过程中不仅找到了墓地,还发现了生活区。分布于生活区四周边缘地带的墓地,让整个区域的历史“密码”清晰起来。

“猴子洞遗址是金沙江流域一处极为重要的早期文化中心聚落遗址。”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负责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发掘项目的刘化石介绍,考古发掘与研究同时进行,近期在对石棺中人骨的分析,也增进了对该区域先民的了解。

据他介绍,在墓地中,有夫妻合葬的,也有大人和小孩的人骨同时出现的,这已经说明当地先民对亲缘关系有了更多的认识。此外,大部分墓葬没有太大差异,极少数墓葬中出现了20多件随葬器物。不难推测,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开始出现了少数人占据了更多社会资源,掌握权力。

平均死亡年龄26岁

饱受齿科疾病困扰

围绕古人口学、疾病与创伤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古人员发现,猴子洞人骨反映出这一群体的男女个体数之比为2.55∶1,群体的平均死亡年龄为26.30岁。群体死亡高峰期集中在未成年期、壮年期和中年期,没有老年期的个体。

通过对人骨牙齿的研究,遗址上生存的先民存在牙结石、龋齿、牙周病、牙釉质发育不全等齿科疾病,其中牙周病和牙结石的发生率较为普遍。除去齿科类疾病,鉴定出的其他疾病有骨关节炎、骨膜炎、颅顶多孔性骨肥大等。

通过其他信息综合判断,猴子洞先民较低的龋齿发生率,可推断其饮食构成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人们摄入的谷物类食物较少,暗示其所处的社会农业欠发达,经济形态可能是以渔猎采集为主的非农业生产模式。

人骨带有大量创伤

暴力冲突明显加剧

在对人骨创伤进行研究时发现有一例锁骨骨折、一例尺骨骨折、一例锐器伤痕以及多例箭伤。箭伤个体均是身中数箭,来自多个方向,至今仍有箭镞留存在骨骼中,中箭是造成其死亡的原因。

“猴子洞先民已经处于相对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这些创伤恰恰反映出其社会暴力冲突明显。” 刘化石介绍说,横断山脉南部是国内考古研究的一个热点区域,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这一地区是天然的民族迁徙通道,文化传播的走廊,同时又是星罗棋布的小区域文化的孕育之地。随着乌东德水电站建设文物保护项目的推进,这一区域的文化面貌也将逐步清晰。

素材来源 |成都商报

综合整理 | 五彩凉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若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更多精彩文章请看这里!

秋染泸沽湖 最美的花海等你来!

秋语冕宁:静静的安宁湖

地域美食  书写凉山味道!

奔跑西马,用脚步丈量“中国最美马拉松赛道”!

景区福利 | 约起来!11月1日起,螺髻九十九里温泉开放夜场,门票半价

醉美秋色 | 金阳万亩落叶松美上天,错过了又要等一年!(高清视频+美图)

摄影专栏 | 80后摄影爱好者买锐:用无人机俯瞰凉山!

躲秋风!去会理看花开遍野,享受17°C日光浴!

来凉山,3天和3年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条就把我惊呆了!

放假安排 | 西昌彝族年放假通知……

温馨提示,长按下方两个二维码

惊喜等着你哦

微信公众号

五彩凉山APP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