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陕西新闻联播》记者 张梦雄 张峰 王英淇 张思思 姜悦 翟育国 李楠 呼海波)奋进新时代,追赶超越看陕西。10月28日,“改革开放40年全媒大调研”第五站走进延安。洛川苹果的转型升级和宝塔区的产业脱贫,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广播电视台记者真切地感受到革命老区发生的巨变。

果乡洛川拥有苹果50多万亩,95%的农民都在从事苹果生产。为让 “红苹果”变成高附加值的“金苹果”,当地全面推进以分选、冷藏、营销等为主的苹果“后整理”工作,推动苹果产业现代化。在洛川美域高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记者看到通过智能选果控制系统,可以监测每一颗苹果的含糖量、矿物质等因素,好比“给苹果做CT”。

洛川县县长张继东:“从去年到今年我们购置了11条选果线,企业购置,政府补贴,选果线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改变过去农民在田间地头混迹销售,提篮小卖,从初级的原始的(售卖)改为分级分选,优质优价。”

江苏广播电视台记者毛俊:“没见过这么多富含科技含量的苹果,通过高科技的现代化生产线,把苹果根据不同情况分门别类,有不同的层次,满足不同市场人群。”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杨孟宵:“我觉得现在洛川苹果产业的发展不单是做大了做强了,而且现在做精了,通过这样的生产方式,实现了苹果从论斤卖到论个卖的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洛川还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 的方式做大苹果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并利用互联网销售的模式,形成了覆盖全国,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销售网络。

洛川延刚果业公司总经理郝延刚:“你们刚在那边看到的苹果,我们后天就要装柜,从青岛上船出口到迪拜,我们每年往迪拜出口苹果,去年是200多吨。”

陕西顶端果业副总经理习张喜:“公司从2014年组建公司以来,连续五年里,公司从最初的五家(电商)专卖店发展到现在的四十余家,销售额从每年500万达到今年的4000多万。”

好苹果带来好收入,好产业带来好生活。在脱贫攻坚中,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培训、民宿旅游,观光采摘等产业,帮助百姓脱贫。贫困户黄燕娃去年将自家闲置的窑洞流转租赁给村集体的旅游公司,统一改造成窑洞式民宿,并在自家院里当了一名服务员,。

宝塔区冯庄乡康坪村贫困户黄燕娃:“四口窑洞还有那间房子,一个月就是一千块钱。以前我就在工地搬砖干苦力,现在旅游公司进驻,我在这里当服务员打扫卫生,一个月还有两千。”

延安市宝塔区区委副书记牛春拥:“以红色为基调的乡村游、民俗游,这是我们脱贫攻坚中的补充措施,也是主要抓手,农村主要靠产业全覆盖。”

海南广播电视总台三沙卫视记者白倩:“我这次是第一次来到延安体验这种红色文化风情,看到窑洞这种民俗风住宿,从过去的土窑洞发展到这样现代化的窑洞,也是改革开放40年的巨变。”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