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的人都知道,朱晓军是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很多人都不知道,他还是很多通俗杂志的撰稿人。通俗杂志稿酬高,可维持生计;报告文学是自己的最爱,可传递使命感和忧患意识。多年来,朱晓军很好地解决了“精神分裂”的问题,做到了“雅俗之间自如转换”。《天使在作战》就是他将看似不可调和的通俗与严肃统一了起来。在2007年由中国作家协会组织的第四届“鲁迅文学奖”评选中,朱晓军的报告文学《天使在作战》经过激烈的竞争之后,以最高票当选报告文学选项第一名,同时成为此次获奖作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亮点,朱晓军也从一个普通的自由写作者步入到中国文学创作的中心。

报告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时代文体,它真实而及时地报告鲜明的时代主题生活,表现人民的伟大创造,反映激扬的时代精神,这是它独特而优长的文体功能。

奔流文学院第八届作家研修班上,朱晓军讲课的题目是《报告文学:“写什么”与“怎么写”》,他从报告文学的选题、采集与表达以及媒介的选择做了全方位的讲述,并且融入自我的创作经历,真实而鲜活,尤其是他对报告文学的商品性所做出的阐释,他对目标期刊、读者需求的分析,都具有极强的可借鉴性。

时代报告副总编孟玉玲称:“相信我们的报告文学写作者在朱晓军老师的引导下都能够有所受益,借用朱晓军老师的话说,如果能坚持写下去,大奖项也会离你很近。”

导师简介

朱晓军,教授、编审、一级作家,在《当代》《中国作家》《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作品约三百万字,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当代文学最新作品排行榜”。主要从事报告文学、散文和纪实特稿写作,出版有报告文学《大荒羁旅――留在北大荒的知青》等5部,在《家庭》《知音》等畅销报刊发稿近百篇,曾荣获鲁迅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中国短篇报告文学征文大奖等奖项,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