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农村,对农村流传甚广的俗语老话一定不陌生,在人们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里,农村的老一辈人都会用这些俗语老话来教育后代人,好让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过的更加顺畅一些。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说一条农村的老话。

“富不过三代”

这句话完整的句子是: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是说有道德的人传家可以传十代以上,农耕家庭和读书的家庭在他们之后,而富贵的人传家,则传不过三代以上。

其实这里面有两部分原因,一部分是因为在以前的社会,富有的家庭一般会多妻妾子嗣,一旦分家,则会分成很多部分再多的钱财也会化大而小。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富家多出纨绔子嗣,家庭在有钱也很容易被败坏干净!

至于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只能说有道理,但道理比较片面,现在的人们对孩子的品格要求的也比较严格,大多数的父母无论穷富都会培养孩子养成不错的习惯,对于古代的那种纨绔子弟也很少见到了,所以说“富不过三代”的现象有,但却并不是常见!

但也有不少家庭会用这句话激励自己的后辈,培养其努力奋斗的品格,以此改变命运,争取获得更好的生活,可见这句话在这方面也有道理!

门前种竹,子孙享福

从古至今,我们国家对竹子都是非常偏爱的,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曾经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

同时作为"四君子"和“岁寒三友”的竹子不止被文人喜爱,在民间同样有着很高的声望,咱们农村人看来,竹子有着荫佑子孙的能力,因为竹子谐音通“祝子”,还有笋通“孙”,所以人们也会在门前贴上“缘竹生笋,梅结红实”的对联,以保子孙运势通顺,兴旺发达!

其实,在我看来,除了竹子蕴含着农民的美好寓意之外,竹子的实用性也是“子孙享福”的一点,在农村竹子的实用性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编篮子、编背篓、做扁担、做家具。除此之外,竹笋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美食,尤其是冬笋,价格也是有些贵。一般农村人门前种些竹子,光卖笋子就能为家里带来不少的收入。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