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兰

微微抿下一口梦之蓝,当绵柔的滋味再次在舌尖跳跃,“全国评酒女状元”金凤兰的思绪一下子被拉回了三十多年前,“那是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我第一次接触那么多酒,当时有一种酒给我的印象特别深,那种柔柔的、淡淡的醇香,绵醇的口味,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这个酒就是当时的洋河大曲,从此,我记住了‘绵柔’。”

初识“绵柔”,那种口感柔柔的、淡淡的

1979年8月,雄壮美丽的大连港迎着泱泱海风,欢迎着四海宾朋,城市马路边的洋槐树肆意开放,整个大连都香幽幽的,叮当叮当的老电车似流淌的音符,穿过洋楼林立的长街。

年仅26岁的金凤兰怀着一丝兴奋,又带着一丝忐忑来到大连,参加了她人生里第一次重量级的“评审”——第三届全国白酒评酒会。

彼时的金凤兰还在三河县燕郊酒厂工作,当年厂里在遴选优质酒试制人员时,有文化、年轻又踏实的金凤兰被厂领导和正在该厂指导工作的著名酿酒专家周恒刚看中,从此与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刻苦、勤奋,整天“泡”在酒里,不停地品,反复地尝,练就了对酒嗅感、味感的高度分辨力和极强的口感记忆力。

“我第一次接触那么多酒,当时有一种酒给我的印象特别深,这种体验是前所未有的,那就是洋河大曲”,回想起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作为为数不多的女性评委的金凤兰至今记忆犹新,“那种柔柔的、淡淡的醇香,绵醇的口味,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给洋河大曲了打了96分,在浓香型白酒评选组中是最高分”,以至于在此后的第四届、第五届评酒会上,她一次次被洋河“征服”,在她看来,“绵柔是一种特别味道协调、醇厚的感觉,并不是闻着特别香,味道和香味分离的,而是结合的特别好的‘抱团’。”

同样是第三届评审的鲍沛生对洋河大曲也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那年我39岁,还算年轻,当时浓香型酒分成南北两派,川酒典型特征都是浓香突出,香味比较浓且长。而洋河酒却拥有独特的味道:香味纯正、柔和且干净,一闻便知是好酒,更不用说品尝了。”

名酒开启新篇章,绵柔是道“分水岭”

我国一共举办过五届全国评酒会,回忆从1952年到1989年历次评选,大浪淘沙,评选珍品,一批真正的好酒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名酒就此诞生。如果说第一届、第二届评酒会都处于摸索期,那第三届全国评酒会是无疑是一道分水岭,这届评选率先引入了严格的评酒制度,促成了中国评酒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让白酒行业回归品质本源,开启了中国名酒史的新篇章。而洋河大曲在这次评酒会上获得总分第一,并以“甜、绵、软、净、香”的独特风格荣膺“中国名酒”称号,跻身中国八大名酒之列。

“洋河之所以能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以高分排名靠前,并且连续三届蝉联‘中国名酒’,最大的特点就是绵柔,”鲍沛生认为,“与其他浓香型白酒相比,洋河酒独特的酿造工艺,所产生的香味成分大不一样,因此口感特别好。”

在白酒行业从业50多年的老兵、著名白酒专家栗永清对此亦深有感触,“洋河大曲优雅的香气、绵甜的味道征服了我的味蕾,所以每一次品评,我都给了最高分。”

在这些国家级白酒评委的眼中,“绵柔”是白酒行业一个重大的分水岭,这一独特的口感让行业回归到白酒本质——“味”上,“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品评方法以色、香、味、格为标准,其中‘味’占了60%,这是周恒刚老先生当时确定的比例。我们认为白酒属于食品,食品的味道当然是最重要的。洋河在酿造的过程中,一向有‘重味轻香’的传统,尤其注重酒的味道,深得评委的心。也正是洋河这种深入骨髓的酿酒初心,成就了洋河‘中国名酒’的地位。”金凤兰表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