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虎口位于山西省右玉县晋蒙交界处,原名杀胡口。胡,传统上是汉民族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刺部的侵扰,多次从此口北上征伐,而蒙古铁骑南下,杀虎口也是必经之地。

杀虎口关城在16世纪中叶汉蒙矛盾激化的时候修筑,但没过多少年,隆庆和议之后,汉蒙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此地又成为牛马交易市场所,经清朝到民国沿袭不改,成为两个民族友好交融的见证。清朝以少数民族身份入主中原,忌讳“胡”字,所以“杀胡口”俗称“杀虎口”。 20世纪20年代,西北军冯玉祥部下韩多峰任杀胡关镇守使,为缓和民族矛盾,促进中原地区与塞外的贸易,遂沿袭俗称,正式改名。

关名的改易,其实是无关宏旨的历史细节。事实上,从明中晚期后,杀虎口的军事作用就退居第二位,它之所以名声到如今不坠,是因为它主要是作为民族沟通交流的通道而存在。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叫《走西口》:“哥哥你走西口,妹妹我实在难留…”,描述清朝一直到民国,内地百姓去茫茫草原务工经商的艰辛,这其实是近代五次移民历史—“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下南洋”“赴金山”—其中之一的反映。走西口,据统计,两百多年间有数百万晋陕民众从杀虎口走向蒙古大草原,改变了内蒙古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构建了独特的富有山西特色的移民文化,并为华夏边疆的开发、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而杀虎口,作为民族亲睦友好和人民艰辛奋斗的丰碑,将会永远地矗立在晋蒙边界。

杀虎口,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作为重要税卡以及中原与蒙古、新疆、俄国贸易的必经之路,在其极盛时期,关税日进“斗金斗银”;同时,杀虎口还是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曾经盛极一时的“大盛魁”商号的发祥地就在这里。杀虎口,演绎了千年的金戈铁马、烽火狼烟、多元文化的历史;孕育着晋商诚实守信、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杀虎口,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变迁,留下了令人叹为观止的遗迹。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