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磻溪派出所60、70、80、90、00五代民辅警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当好防控疫情的“突击队”,挺起疫情防控坚强的“脊梁”,凝聚起磅礴有力的“枫桥力量”,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形成了“排查不漏人、平安不出事、防控不缺位”的疫路“枫桥经验”,从严从细织牢安全网。疫情爆发后,身为教导员的董帝权,除了要总揽所内大小事务,还要检查防疫卡点执勤工作情况,协调卡点勤务保障。

他们出生在不同的年代。一个见证了新中国迈向世界的步履蹒跚,一个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的中坚力量,一个是正在扛起责任的社会“脊梁”,一个是互联网大潮中升起的冉冉朝阳,还有新世纪向世界喊出的第一声震撼。但在战疫时刻,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藏蓝卫士。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磻溪派出所60、70、80、90、00五代民辅警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以强烈的政治担当,当好防控疫情的“突击队”,挺起疫情防控坚强的“脊梁”,凝聚起磅礴有力的“枫桥力量”,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运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发动群众,联防联控,形成了“排查不漏人、平安不出事、防控不缺位”的疫路“枫桥经验”,从严从细织牢安全网。

60后辅警——耿桂玲:

战“疫”一线,没有年龄界限

52岁的耿桂玲是一名党员,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在磻溪派出所战斗28年的老同志。前段时间刚检查出“三高”的他,接到疫情命令,二话不说立即投入“战斗”。值班备勤、巡逻防控、劝返点执勤,这位60后样样不落下。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他只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情况越是危急,党员更要不畏艰险,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和主心骨。”

70后教导员——董帝权:

坚守阵地,甘做防疫先锋

“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呀,我和弟弟想你了。” 2月6日,身在磻溪镇 防疫卡点的董帝权接到两个孩子的视频电话,匆匆聊上两句便又赶往防疫卡点开展检查。 疫情爆发后,身为教导员的董帝权,除了要总揽所内大小事务,还要检查防疫卡点执勤工作情况,协调卡点勤务保障。

分身乏术的他,从1月24日至今都没回过家。董帝权也想两个孩子,但他说,一支强悍的团队,不能没有先锋,而他甘做先锋。

80后副所长——朱晟昌:

工匠精神,磨出“胜疫”信心

为阻断可能来自于野生动物的传染源,曾是森林公安副所长的朱晟昌,走在了战“疫”最前沿阵地。磻溪镇各村庄、农贸市场、餐馆、农家乐……每一处都留下了他奔走的足迹,只为防止野生动物投入市场交易、搬上餐桌。

为了将保护野生动物暨疫情防控宣传深入人心,他收集、整理、编撰并统一制作了一套疫情防控的宣传标语、横幅,方便群众记忆。他说:“只要信守工匠精神,执着、坚定、踏实、精益求精,一定能打赢这场阻击战。”

90后民警——王庭钧:

群众“快递员”,服务不缺位

95后的王庭钧是磻溪派出所的一名新警,虽然刚刚参加工作,但是面对疫情他丝毫不惧。“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攻坚战‘疫’勇当先‘枫’。”这是他对派出所的承诺墙上自己名字的允诺。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王庭钧每天都和镇村干部重点摸排湖北、温州返乡人员,深入重点对象家中测量体温、消毒杀菌,登记造册“一人一卡”信息。每次摸排工作中,他都仔细过问群众需求,并留下联系方式,帮助不便出行的群众购买米、油等物,当起了群众的“快递员”。

00后辅警——李赞利:

年轻的光热,能够驱散“疫”霾

出生于2001年的李赞利去年刚加入公安队伍,看上去还是个“孩子”的他却换上一身藏蓝,学着大人的模样,在风雨中走到防疫一线。夜里执勤,刺骨的寒风打在他的脸上,很疼。

当混合好的含氯消毒剂喷洒到身上时,衣服上瞬间凝结出小冰晶,他却调侃说,这是天然的防护层。脱掉警服,他的双手冻得青紫、鲜红,可他却倔强地摩擦着手指,生怕冻伤的手不能再为这片热土多干一点活儿。

在寒凉的夜中坚守,他吸着鼻子说:“00后一样能担当重任,用自己的光和热温暖、带动身边的人,为公安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疫情当前,警察不退。当时代与时代相互碰撞,这群不同年纪的藏蓝卫士,为了爱的城,为了爱的人,催生出了共同的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