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1958~59年大跃进时的新中国究竟干了啥?

2018-03-26 10:16

1959年《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剧照。在新中国的电影历程中,1959年非常重要。这一年,以“向建国十周年献礼”为契机,电影人推出了风格多样、题材各异、艺术质量极高的18部献礼片,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长影厂的献礼之作。

1959年12月,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到北京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劳动锻炼的演员吴凤媛(中)在帮助工人排练小歌剧“扫盲哨”。

1959年9月,上海著名绒绣手刘佩珍姐妹,绣制一幅“和平长春,祖国万岁!”的绒绣作品,“向建国十周年献礼”。

1959年9月初,北京。画家傅抱石(左)、关山月(右)联手为人民大会堂绘制巨幅水墨画《江山如此多娇》。

凤阳花鼓乡间唱(凤阳小溪河公社文工团表演凤阳新歌。)1959年 摄影:马昭运

1959年春节,北京南苑人民公社的老太太们跳起了秧歌舞。

1959年,河北省徐水县商庄人民公社社员用笙、笛等民间传统乐器吹奏乐曲,喜迎春节。

1959年贵州,人民公社社员在画除四害讲卫生的墙画。摄影:李仲魁

1959年国庆前夕,云南省阳宗海电厂。

该电厂第一期工程的第一个机组将提前在“十一”发电,

“向国庆献礼”。阳宗海电厂是云南省重点工程之一。

全部建成后,装机容量达21万,等于昆明当时发电能力的5倍。图为工人们正在安装电缆。

1959年,在当前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在工业方面首先要大力抓紧原料、材料、燃料、电力的生产,特别是铁、钢、钢材、煤炭、木材、水泥、化工原料的生产,力争超额完成任务。抚顺煤矿西露天矿职工已经提前12天完成第三季度任务,向建国十周年献礼。这是剥离段59号挖掘机正在紧张地工作。

1959年,节约用煤用电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上海市卢湾区八家印染厂开展了节约用煤的厂际红旗竞赛。这是光华印染厂司炉老师傅陶金宝(左)在大陆印染厂传授他巧用低级煤的先进经验。

湖北省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工地繁忙景象——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南水北调主要骨干工程,该工程发电量大,同时在蓄水防洪保护江汉两岸人民生产、生活和城市安全起到重要作用。1959年3月 摄影:刘心宁

妇女参加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妇女们也为实现汉水两岸人民千百年来的愿望参加了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1959年3月18日 摄影:刘心宁.

四川省宜宾专区的青年响应湖北省青年绿化长江两岸倡议,提出两年内在宜宾专区境内的长江、金沙江、岷江沿岸,植树8亿多株,并且以此向四川省长江沿岸各专区的青年发起绿化长江两岸的竞赛。这是出席宜宾专区青年及积分追忆的代表们,在2月25日,举着红旗,带着树苗,乘船出发植树的情形。

1959年,在秋收前夕,许多公社都正在妥善安排劳力、工具、以及秋季压肥等赶在。这是河南长葛县坡胡人民公社铁厂赶制出来的一部分“三收入”工作所需要的农具。

1959年,浙江平湖县的商业部门在夏收前,就将大批的打稻机运到乡村。

休宁县屯光人民公社计划大力推广用插秧机。共表团员、徒工华松林经过努力学习,已经学会做插秧机了。这是他在钉插秧机上的抓秧爪。1959年 摄影:马昭运

1959年,全国五亿的农民,在人民公社的旗帜下,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取得了大丰收。现在各地社员正紧张地投入了“三收”工作。四川新繁县新民人民公社社员及时地踊跃地把粮食送达国家仓库。

1959年,打麦场上——河南郑州 魏德忠摄影

巢县黄麓公社棉花丰收现场会议。1959年 摄影:马昭运

1959年,偃师县东寺庄公社小麦丰收。魏德忠摄。

1959年9月,四川郫县农民交公粮,力争十一前完成国家征购粮入仓的任务,“向国庆十周年献礼”。图为社员们到犀浦粮站交公粮。

1959年9月,鞍钢青年工具车间,实现了提前10天全面完成1959年第三季度生产任务,“向建国十周年献礼”的计划。这是车间工人报捷的场面。这个车间培养了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王崇伦。

1959年9月,刚刚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十大建筑”包括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北京火车站、工人体育场、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迎宾馆(钓鱼台国宾馆)、华侨大厦(现已拆除)。

1959年9月,哈尔滨电表仪器厂在建国十周年前夕试制成功一台D4W型光标指示瓦特表,“向国庆献礼”。这是我国第一台光标指示瓦特表。图为技术员们正在做D4W型光标指示瓦特表质量试验。

1959年9月,科学工作者们的“献礼之作”。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仪器研究所和上海精密医疗机械厂等部门科学技术人员设计制成大型电子显微镜,以此“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1959年9月,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即将建成,正处于试生产阶段。工人们决心提前生产250台“东方红”牌拖拉机,“向建国十周年献礼”。图为总装配线的工人,正在完成拖拉机的最后一道安装工作。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1959年11月1日举行了落成典礼。

1959年9月,云南省阳宗海电厂。该电厂第一期工程的第一个机组将提前在“十一国庆”发电。阳宗海电厂是云南省重点工程之一。全部建成后,装机容量达21万千瓦,等于昆明当时发电能力的5倍。图为工人们正在安装电缆。新华社朱于湖拍摄。

1959年9月4日,即将竣工的包钢一号高炉工地灯火通明。职工们连夜奋战,让一号高炉能提早出铁,“向国庆十周年献礼”。1959年10月15日,包钢一号高炉出铁剪彩典礼大会举行,周恩来、叶剑英参加。

1959年10月1日,崭新红旗轿车在首都国庆庆典上亮相,引起人们争相观看(资料图片)。

1959年,商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为了积极配合各个生产线上的增产运动,正在大力组织城乡生产资料的供应和收购工作。这是上海虹口区三角地菜场职工正在把蔬菜分类、去泥以提高服务质量。

1959年,广东增城 集市。

1959年,重庆 菜市场。

1959年,北京四大百货商场之一:北京东安市场。

1959年,上海百货大楼。

云南省南部思茅县过去是恶性疟疾发生最厉害的地区,居民受生命威胁很大。解放后,人民政府立即建立了防治疟疾的医疗机构,改善当地环境卫生,进行严格消毒,免费为患者治病等扑疟工作很有成效。疟疾患者大大减少。最近,思茅县城患疟疾的或者疟疾复发的人数不到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一。这是思茅县疟疾防治站人员用666粉消灭池塘里的蚊子幼虫孑孓。

1959年,湖南益阳 田间保健员。

1959年,广东顺德 村办敬老院里。

1959年,广东番禺 农民迁入新居。

1959年7月,工人村一角。 摄影 茹遂初

1959年,贵州贵阳,工人住宅区。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社会主义不仅仅意味着一种经济形态,而且是一种集体主义的生活方式。“单位”不仅仅安排人们工作,往往也是工人医疗、住房、子女教育甚至娱乐生活的组织者。

1959年10月25日至11月8日,全国首届“群英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集体称号2565个,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3267人。图为1959年,上海,欢送劳模单玉娥、邱麓平出席全国群英大会。

游行队伍 展现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精神:自力更生,奋发图强!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