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穿越潮梅!徒步饶平古驿道 追寻红色足迹

潮州日报版面

梅州日报版面

两地官方媒体

整版专题报道

发生了何事?

一起来看!

古道悠悠,林木深深,10月28日这一天,平时宁静的上饶古驿道,因为一场活动的举办而热闹起来——由省体育局主办的“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潮梅穿越”活动,将古驿道与红色之旅相结合,吸引了来自粤东各市及河北等省的2000多名户外及徒步爱好者参加。

“南粤古驿道红色之旅·潮梅穿越”活动启动仪式。

早上7点30分,参加活动的徒步爱好者齐聚上饶镇茂芝会议纪念馆广场前。大家做足热身活动,徒步活动正式开始。

热情迎接展示好客形象

活动开始前,广场舞台上热烈的暖场表演吸引了徒步爱好者的目光,大家纷纷拿下手机记录下这充满浓郁客家味道的演出。舞台上,潮客女子鼓队、幼儿表演、独舞、歌伴舞连番登场,引来了阵阵掌声。压轴登场的客家山歌队以独特的声线和高亢的嗓音让人领略了客家山歌的魅力。

8时20分,随着响亮的发令枪声响起,徒步活动正式开始。徒步队伍沿着上饶村道向古驿道走去。刚走入村道,沿路当地群众贴在自家门前的“临时公共厕所”标牌让来自汕尾的徒步爱好者吴先生感到十分暖心,吴先生表示,他也曾参加过不少的户外活动,但像上饶群众如此热情的较为少见。

上饶镇西片村村民敲锣打鼓欢迎参加活动的徒步队员。

当徒步队伍步入西片村村道,不远处便传来喜庆的锣鼓声。原来,该村村民一大早就等候在村口,敲锣打鼓欢迎大家的到来。而到了山脚下的七南州村,当地居民更是异常热情。一群小朋友站在路边,举着国旗夹道欢迎徒步队伍。一旁的大人们也没有闲着,有的提着煮好的姜茶犒劳徒步爱好者,有的将煮熟的番薯、鸡蛋等食物盛在篮子里放在路边,供徒步者取用。“距离终点还远,东西多拿点等会能吃”。一看到有人经过,居民们连忙招呼大家取用食物。

展览驿道旧事 传播红色文化

沿七南州村道走上山间小道,路边拐角处的几块展板吸引了徒步者的目光。“七南州,原名吉蓝周。1928年在饶平县委领导下,成立红色交通站和西岩山赤卫队,创立埔饶粮食输送线”、“周枝1926年任茂芝妇女会长,1927年10月5日组织妇女会为朱德和南昌起义军烧水做饭、料理伤员、筹款捐粮做出很大贡献”……不少徒步爱好者停下脚步,在展板前驻足,认真地了解这段红色历史。

徒步队员在攀登古驿道潮梅分界处的大天梯。

“这种的安排很好,让我们可以更加直观了解革命先辈的事迹。”来自潮州的参赛者刘先生带着孩子一同参加徒步活动。在他看来,重走革命路,置身当年的艰苦环境,可以让孩子真实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苦生活,从而学习他们不怕苦和累的精神,“走上一段路有所体会,就是孩子最大的收获。”

驱车上千公里慕名参赛

上午10时许,徒步队伍正在向第一签到点第一山善福寺迈进,此时在队伍中嘈杂的对话声中出现了一段纯正北方口音的对话。“再坚持一会儿,再走几百米就到了。”一打听,原来这些徒步爱好者来自河北省,在网上看到此次比赛信息后他们就报了名,然后驱车一千多公里远赶到了饶平。“这次我们来了有二十几个人,平时没事就喜欢到处跑,参加比赛欣赏各地的风光。”带队的吕女士说,她们还要在潮州多呆上几天,看看这里的风土人情,品尝这里的美食文化。

上饶革命后代忆先辈峥嵘岁月

南昌起义军穿越饶平古驿道距今已有91年时间,时光流逝,红色的记忆却没有被岁月所冲淡,而是被上饶群众却代代相传,印在脑海里。记者走访上饶镇,采访当地的革命后代,了解那段峥嵘岁月。

位于上饶镇的茂芝会议纪念馆建成于2017年,建筑面积1650平方米,馆内收藏有南昌起义军及饶平农军学习、生活、战斗和工作方面的照片、荣誉证章、使用物品、武器等珍贵物品资料。 梅州日报记者 吴腾江 摄

“以前常听母亲说起爷爷参加革命的故事。” 虽然已过古稀之年,但刘少雄老人讲起祖辈的故事也依然思路清晰。1927年9月20日,起义军进入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前敌委员会作出分兵的决定,第九军副军长朱德率领的第九军教育团和周士第的第二十五师共3000多人留守三河坝,以牵制国民党的追兵。10月1日,国民党军队3万人赶至三河坝,凶猛地向起义军进攻。起义军浴血奋战三天三夜,消灭了大量的敌人,但自身也损失惨重。就在这种情况下,为减少伤亡,保存实力,朱德率起义军于10月4日利用凌晨浓雾从三河坝突围撤出战场,沿古道从大埔前往饶平上饶。10月5日一早起义军集中于茂芝村,尽管当时人困马乏、军装破损,但起义军队伍纪律严明,行动听命令,战士们就近在露宿大树旁以及群众的屋檐下,因而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起义军在茂芝的这段时间,我爷爷就担任伤病员救护队队长,负责照顾之前战斗中负伤的起义军战士。” 刘少雄介绍说。

10月7日,朱德在全德学校主持召开重要军事决策会议,军事骨干周士第、李硕勋、陈毅等20多人参加会议,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重要战略决策。尔后起义军从麒麟岭经闽粤交界的柏嵩关出境。“当时朱德的脚还受伤了。” 刘少雄说,战斗中,朱德患上了脉管炎,行动不便。当地的革命力量派出几名赤卫队侦查员送起义军到平和长乐,还特别派出一名医生,照顾受伤的朱德以及其他受伤的指战员。而在麒麟岭与前来送行的饶平当地革命队伍道别时,朱德对县委书记杜式哲等人作临别指示,期望地方加强农军军事训练,提高作战能力。同时送上一匹马匹、留下十二支步枪给当地革命力量,并留下100块光洋当作医疗中心救护伤病员的医药费用。

“临别时送的12支枪支,连带三河坝送的46支枪,一共是58支。”刘少雄说,起义军除了送给当地革命队伍枪支外,还附带480多发子弹。目前部分枪支还保存着,其中有3支枪就保存在茂芝会议纪念馆内。

革命遗址简介

1

全德学校

全德学校回原当年开会的场景。

原名龙冈书室,位于饶平县北部上饶镇茂芝社区,有一间教室,一个房间,一个天井,占地面积三百平方米。1927年10月5日,朱德同志率南昌起义军抵达上饶茂芝,指挥部设在全德学校,并在这里召开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全德学校旧址现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

2

埔饶分水驿亭

徒步队员到达古驿道潮梅分界处——埔饶分水驿亭。

西片古道曾是历史上重要的邮驿和商贸通道,明清时期更是联系大埔、饶平,福建平和等闽粤边界地区的重要盐粮商贸交易之路。此处为饶平县与大埔县的交界地,海拔约600米,分水亭古为客家人迁徙出市及商贸往来的必经之路。1927年朱德率领的八一起义军由大埔县三河坝由此分水亭古道进入饶平茂芝,是一条不折不扣的红军路。

3

南方工委

1940年10月,由方方、张文彬、涂振农、王涛、郭潜等5人组成的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在大埔成立,下辖江西省委、粤北省委、粤南省委、琼崖特委、湘南特委、潮梅特委、闽西特委、闽南特委和广西省工委,负责领导华南地区党组织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南委成立后,为了不受敌人破坏,先是设在大埔西河,随后依次迁至大麻、高陂、枫朗。

1942年6月,因叛徒出卖,南委部分领导不幸落入敌手。“南委事件”发生后,按照周恩来同志“隐蔽精干、积蓄力量、长期埋伏、以待时机”的指示,南方各级党组织暂时停止了活动,共产党员以教书、生产为掩护隐蔽下来,为闽粤边抗战后期党组织的恢复与武装斗争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潮州日报-梅州日报联合采访团记者:袁晓金 黄春生 林宗楷 李盛华 刘润涛 吴腾江)

推荐阅读

▶中央扫黑除恶第8督导组向广东省反馈督导情况

开讲啦!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学讲话、讲故事、谈感受”百姓巡回宣讲今天启动!

给日报君加油

点个 再走呗

↓↓↓↓↓

网编:芳菲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