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家,也许是可以随着我们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的。”

——李虎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消费欲望无穷,而环境危机四伏的时代。出于对生活本质的思考,设计师李虎做了一个关于未来生活的大胆实验。

他打造了一座「火星生活舱」,希望通过想象人类在极不完善的环境状态中的居住状况,来探究极端环境下的可持续生活。

“我在考虑一个命题,就是家可以多小,生活的本质是什么,家可以有多简单。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一种方式在当下生活,对这个地球负点责任。”

这种在极限环境中的思考,也许是对身处地球当下的我们最珍贵的生活启示。

大胆设想 化繁就简

对于设计师而言,建造“火星生活舱”最大的挑战是:这是一件还没有人做过的事情。建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险。

“其实建筑跟产品之间,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所以我很感兴趣,就是产品能不能变成建筑,建筑能不能变成产品。”

要移居火星,就必须减轻住宅本身的重量。除了采用轻型材料,火星生活舱还可以像旅行箱一般收纳折叠,在运输过程中最大化地减少重量和体积,到达目的地之后再扩展开来。

通过物联网家电,以今天的技术即可构筑一个满足必要需求的生活环境,囊括在一个最小的空间里。

生活舱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硬壳的部分,另一部分是舱体的部分。舱体的部分可以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卫浴、厨房、空气净化、水净化等功能一应俱全。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读书、写作,精神需求也能得到满足。

“厨房、卫生间整合在一起,工作室和卧室整合在一起,如果用我们当下的生活做一个类比的话,就是这样。”

仰望星空 追寻自由

火星生活舱可以称之为家,也可以称之为一个大的科技产品,它通过自给自足的方式循环供给能源、水和空气。这是一个自循环,零污染的居所,一个基于极限运输尺寸、能够灵活扩展的移动住宅。

“产品跟建筑,已经融合在一起了,你分不清它到底是建筑还是产品。当电器大到一个家,家小到变成一个巨大的电器的时候,是很有趣的一种地带。”

火星生活舱的空间并不会给人狭小的感觉。球体的部分有三个窗户,一个是天窗,可以在想家的时候从火星看地球。一个水平的窗户,非常适合冥想和思考。另一个窗户可以用来和邻居交流。

“你可以设想另外一个火星舱,两个可以连在一起,就像是一个连接体,它其实可以是独居,也可以是群居的状态。”

“每个人心目中都有不同的家,我自己心目中的家,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是喜欢变化的状态。”

在设计师的设想中,火星生活舱是一个能带我们去到大自然中的一个家,可以去到地球上的任何地方,不管是城市的屋顶,还是大自然的森林湖泊。

它会有很多应用,可以装上轮子,变成一个房车,也可以去到火星,帮我们实现移民火星的计划。它是人们追随自由、仰望星空的理想之家。

项目名称:「火星生活舱」——CHV大展4号馆

策展人:原研哉 / HOUSE VISION

展期:2018年9月21日至11月6日

项目地址:北京, 中国

规模:2.4m x 2.4m x 2m

主创建筑师:李虎,黄文菁

设计团队:胡伯骥(项目建筑师),秦缅,马萌,李梦如,魏文翰,孙雪竹

项目年份:2018

• END •

主持人:田川 导演:王柳 摄影:吴慧军 摄助:杜鹏飞 撰文:段雪纯

编辑:设计娘、蒙小度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