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文青,南京有很多文青的地方,但是和其他胭脂俗粉的熙熙攘攘相比,浦口的文青很素很安静,是很亲切的生活。虽然是国庆,但浦口的游人依然很少。确实,因为这里并不是景区,所以我只能用简简单单“浦口”两个字来称呼她。

如果我不说的话,可能有人并不知道。在散文《背影》中,朱自清便是在浦口火车与父亲话别,写下了去买橘子的父亲的深厚的背影。毛泽东在送湖南留法同学去上海的时候,在浦口火车站弄丢了一双布鞋。依萍送书桓参军以及接书桓回家,以及接书桓的时候舌吻了一刻钟,也都是在浦口火车站取景的。《致青春》、《金粉世家》、《茉莉花开》、《北平小姐》等电影电视都有在浦口火车站取景。

好了,刷卡上车,34路公交,直达中山码头。轮船真的是多,一班接一班,刷卡就能走。十分钟轮渡就从中山码头到了浦口码头。依然记得上次和小伙伴们在重庆的长江索道,望着排得长不见底的队伍,我选择了放弃。

轮渡一层停放着二轮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基本都是在南北岸工作生活的本地人。二层坐人,有本地人,也有看起来像游客的游客,还有我这样的中二青年。这里没有什么商业化,连轮渡刷卡都是一块六,自然很亲民。

国庆南京的天气真好,抱歉我读书少,想不出什么词汇来形容这干净的无以伦比的蓝天白云。轮渡上远眺长江南岸,高楼林立,视野透彻。东边是下游的南京长江大桥,碧波浩淼,恢弘大气。

出了浦口码头,对面就是浦口火车站,也可以说是南京北站。但是车站已经废弃了,里面封闭起来,铁门紧闭。我问值班室的大爷可以进去吗,大爷直接说看牌子,好吧,“禁止入内”几个大字把我拒之门外。依萍送别书桓的站台,应该是看不到了。

老旧的火车站,充满着一种衰落的民国风,没人打理,到处破旧。空荡荡的,只剩下几条老狗和打牌的老人。不过,上海铁路公安局怎么还到南京设了派出所,虽是中二青年,但看到这个单位,法科生的嗅觉立即让我拍下这张照片,回去好好研究。

火车站虽然进不去,但是隔着铁栅栏,依然看可以看到退休的老火车,和仍旧发光发亮的轨道。有一段铁轨并没有封闭起来,下午、晚上时间也不过火车,文青拍照必打卡。

如果说南京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那浦口就还是一座安安静静的小镇子。上世纪的KTV和娱乐会所已经倒闭关门,等待被拆。人走茶凉,再繁华的过去,在时间面前都不值一提。

■ ■■■■

命运不济,谁让你们不是民国建筑,是的话,就能得到一块保护牌匾,一直保护下去,还能定期维修。摸着上个世纪的砖头,仿佛置身于人间世外,只有老旧斑驳,岁月流逝。

■ ■■■■

浦口很大,大到我兜兜转转一下午,才走了其中的一小部分。这里不是景区,更确切的说是浦口人的生活区。可能不像南岸市民那样住摩天大厦,但一户一栋宅院,有着通净不拥堵的小道,幸福就够了。上海当年还硬气地说“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南京的南岸和北岸会不会同样呢?

不过没有摩天大厦挡着,小宅院的天空,蓝的让人丢掉了所有的糟心事。就像我十八岁的那个初吻,只想停留在此刻。然后再“咔嚓”一声,用指尖按下这个世界的快门。

在浦口看到的,基本是中年人、老年人,优哉游哉守着一个小店面,或者悠然自得的遛着狗。可能他们也曾为生存苦恼,可能他们觉得生活就是当下,我不得而知。文青就是了,为何执着于这些不可知的背后,但我这种中二青年就喜欢在这不可知背后探寻。

可能我思考的东西太多,打扰了这只大黑狗惬意的下午。平时也没有见过几个陌生人,于是便冲我咆哮了一路显显威风。黑色的眼神和黑色的皮毛融为一体,使得我看不清它是鄙视的眼神还是威吓的眼神。但我不怕,哥当年被狗咬了都没打疫苗,还会怕你这货。(好吧,实际上我是战战兢兢走出了它的领地范围)

时间也不早,慢慢的天就黑了,本来还想可以走到南京长江大桥,亲眼看看共和国工业历史,摸一摸它的水泥墩,了却高中只能摸历史课本的的念想。时间晚点也没关系,上轮渡时特意问了售票小姐姐,小姐姐说轮渡到晚上十点。

路走一半,实在太长,途中向一大爷问哪可以坐公交,大爷直言:“别去了,你又进不去,封闭维修呢。”无奈,打道回府,法科生的敏感告诉我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天黑了,就要早点回家,别瞎逛。

走了一下午,腹中早已饥肠辘辘,沿路要道上有鸡蛋饼、小吃摊和水果,不过我唯独被这个小饼摊的香味吸引,一块钱三个。新鲜出炉,热气腾腾,咬一口,香甜脆,咬两口,一块小饼就下肚了,隔壁路人都馋哭了。

■ ■■■■

不饿了,也就该回学校了,码头大厅灯光昏黄,人员稀稀散散。因为不用等待,刷卡直接上船,人满船就开。人们骑着电动车上船下船,不用安检,方便快捷。码头依然是千百年的那个码头,只不过船从摇橹换到了蒸汽再换到了螺旋桨。沧海桑田,物是人非,不禁想起夫子的那句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

即使晚上,人还是依旧的多,每天来来回回。可能习惯于此之后,就并不会在意什么是文青,你第一次看到的景色,在每日往返两岸的人看来再平常不过。文青看来,这一切都是美好的生活,都是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新鲜,都是值得赞美并歌颂的淳朴情怀。生活环境不同罢了。

■ ■■■■

夫子庙去了12次,总统府去了4次,中山陵去了4次。我才来南京一年,我也没有想到我的足迹已经遍布南京的东西南北,但之于南京,我可能只是才走过一小小部分。浦口是真正让我触动的地方,因为她太像我生长的地方,像我曾经撒丫子奔跑的地方。没有被外界的人改变,只有自然的让岁月刻上痕迹,你可以在每一块砖头上找到存储的记忆,在每一处荒草丛中找到惊喜。

这位作者笔下的浦口有没有打动你?我们用笔和相机记录风景,然后再把美好与感受传递给每一个不曾见到风景的人——这,也是旅行的快乐之一。欢度国庆假期的小蓝鲸们,有人选择在身边邂逅美景,也有人选择去远方寻觅美丽。下一篇游记,我们又要去往怎样的地方?一起拭目以待吧~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