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三代的军鞋

  ■讲述人:武警上海总队执勤二支队一中队 穆青

  自打我记事起,家中的鞋柜上,就一直放着一双迷彩鞋,它破旧不堪,布满了荆棘划过的痕迹,沾染的黑色泥土早已凝结成洗不掉的污渍。但就是这样一双鞋,每年建军节的时候,爷爷总会擦拭一番,跟我和父亲讲那双鞋的故事……

  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是原38军第113师337团的老兵。爷爷说,当年他们连受命夜袭松骨峰,在连夜赶往阵地后,他的鞋踩在了铁钉上,鞋底破了个大洞,脚上血流不止。这时,爷爷的老班长把自己的鞋脱了下来,送给了爷爷。“当年要不是这双鞋,估计我这条命就交代在松骨峰了。穿着这双鞋,即使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天,雪窝子的水直往鞋里灌,我的心里也是暖的。”爷爷回忆道。但由于重度冻疮,爷爷的大脚趾在战斗结束后还是被切除了。

  受爷爷的影响,爸爸刚满十八周岁就光荣入伍,成为一名军人。儿时,爸爸经常会跟我讲他参加边境作战的事。听父亲讲,为了防止丛林里隐蔽的尖锐物,当时的胶鞋统统加装了4层厚厚的底子,在炎热的气候中,这双鞋让很多战士分外难受。当时父亲有个同班战友叫“铁头”,在一场战斗中脚被弹片所伤,伤愈后重新回到队伍的他就是因为鞋不透气滋生了真菌,最终因伤口感染牺牲。

  我是2005年入伍的,今年是我在部队的第13个年头。说起迷彩鞋,我对“99式作训鞋”可谓是“爱之深,恨之切”。我是农村孩子,很多邻居干活时穿着迷彩鞋,但那时候能有双部队发的“正版”迷彩鞋,回到家也是格外“拉风”,所以刚拿到迷彩鞋,我休假时就把它穿回家了,这双“迷彩绿”也给我挣足了面子。

  但训练的时候,这双鞋对我来说就是噩梦。那时候训练赶得紧,有时根本来不及换鞋子,只能连续很多天一直穿着迷彩鞋,脚又闷又热又湿。晚上从寝室门口路过,都会有一阵“异味”飘来。我们班10个战友,就有8个人染上了脚气。除了这个,我相信同批的战友都有过穿着迷彩鞋走“鸭子步”的经历吧,炽烈的阳光、干硬的地面、湿热的鞋底、酸痛的脚底,那是我一辈子挥之不去的记忆,也是我们所有战友在一起谈及最多的事情。

  后来“07A式作训鞋”配发部队,舒适度好了很多。这种作训鞋内里采用干爽透气网布,鞋底采用橡胶凹槽设计,配发部队后,身边的战友反响很好。记得我第一双“07A式作训鞋”用了整整两年都没有什么大的损坏。前年夏天我休假的时候,给家里人带回去两双“07A式作训鞋”。我到现在还记得爷爷当时拿到那双鞋时的表情,十分惊讶,然后是长时间的默然不语,后来我听奶奶说,你爷爷那天晚上躺在床上一直在念叨“祖国强大了,好好好”。

  最近,我听说“17式作战靴”也要装备部队,从最早的“解放鞋”到后来的“07A式作训鞋”,再到即将登场的“17式作战靴”,作训鞋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含量却是越来越高,穿着也是越来越舒适。我们一家三代的“迷彩鞋”就像是一个时光的见证者,它见证了一名战士从艰难困苦到安宁幸福,一支军队从装备简陋到装备精良,一个民族从贫穷弱小走向强大繁荣。

  本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图片监制:刘海山

  主编:王文、魏国荣编辑:张彦、王化炜、别特、黄彬彬、李冬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