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某个领域能力不足的人,由于缺乏深刻而专业的理解,看不到别人优秀更认识不到自己落后,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即真理,沉溺在虚幻的优越感当中。两位专家报告名为《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证实出一个结论:越是无知的人,越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一个人最大的误解,就是觉得自己“挺好的”。

当你常常感觉志得意满的时候,这不是什么喜讯,反而是警钟为你而鸣。

01

2000年搞笑诺贝尔心理学奖颁发给了两位社会心理学家,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别看名称就以为是在搞笑,实则是那些看似荒诞但发人深省的研究,并由诺贝尔奖得主亲自进行颁奖。

两位专家报告名为《论无法正确认识能力不足如何导致过高自我评价》,证实出一个结论:越是无知的人,越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人,不信听小e列举几个典型。

假如你是个设计美工,很大概率会遇到这样的客户,让你“要用Photoshop而不是PS”,又或者设计需求是“五彩斑斓的黑”。

《中餐厅》热播时,黄晓明的明言明语一度刷屏。明明并不了解餐厅运行秩序,关于如何备菜、定菜单更是一无所知,却颐指气使道:“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02

Justin Kruger和David Dunning的研究报告,被称为“达克效应”,实质就是一种认知偏差。

在某个领域能力不足的人,由于缺乏深刻而专业的理解,看不到别人优秀更认识不到自己落后,盲目自信觉得自己即真理,沉溺在虚幻的优越感当中。

说直白点,就是一个水准低的人意识不到自己水准低,因为这需要高水准。

小e想起《笑傲江湖》里一个挺有意思的细节。

福州镖局林震南夫妇得知被敌人盯上,于是就想着向各路朋友求助,王夫人说:“咱们交情深厚的朋友固然不少,但武功高过咱夫妻的却没几个。比咱俩还差一点地,邀来了也没用处。”

正是这样的狂妄,福州镖局彻底凉透。而风清扬此等大佬,又或者武侠小说中诸多扫地僧,却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

原因很简单,前者看的是身边三教九流的朋友,后者看的是百年来武林泰斗,眼界和境界都有不同。

智者对自己充满了疑虑,而愚者却总是高估自己。

03

山本耀司说过一句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再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

无论你成没成年、是学生还是社畜,都需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大范围内进行比对,而不是自己圈下几平方米的天地,用“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去对抗你不了解的东西。

近期疫情中,许多老师在录课后纷纷感叹原来当一个Vlog博主这么难,先别说后期剪辑的问题,光是表情管理和台词念白都让人头大。

又或者大家读书时代都有的经历,每次考试过后觉得发挥不错,往往就容易崩盘。

无论是经济、法律、历史、文学,世界上值得学习的东西太多,越是精进的人越觉得学海无涯,越是浅尝辄止的人越觉得春风得意。

小e想说的是:活得明白点儿、谦虚点儿吧,承认自己不好没什么羞耻。

因为认识到自己不足,才有长久前进的动力;因为看得到他人的杰出,所以有了效仿的榜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