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此可见护军在两汉时期有护军都尉、护军将军、护军中尉等多种说法,207年曹操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两者都是掌管禁军的高级军官官职,不过中领军的级别比中护军要高,负责统领中护军和五校尉,还有司马、功曹等属官,差不多是禁军的最高统领。诸葛亮227年在汉中准备北伐,所以向宠出任中领军至少是227年以后的事了,当时诸葛亮在外,成都兵权尽付向宠之手,这和赵云单纯掌管禁军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责任还是权柄都比中护军大多了,所以向宠的中领军权柄一定在中护军之上。

三国时期军中序列除了裨将军、偏将军、杂号将军、四平四安四镇四征、四方将军等等之外,还有一些不太常见的职位,比如中护军、中都护、中领军等等。《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建兴元年,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永昌亭侯,迁镇东将军。《三国志-李严传》记载:“章武二年,先主征严诣永安宫,拜尚书令。三年,先主疾病,严与诸葛亮并受遗诏辅少主;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向朗传》记载:诸葛亮当北行,表与后主曰:“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论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迁中领军。

这三个官职都有兵权在手,而且都和执掌禁军有关,那么赵云中护军,李严中都护,向宠中领军,含金量最高的是哪个?我们一一来看一下。

《晋书》记载:“护军将军,案本秦护军都尉官也。汉因之,高祖以陈平为护军中尉,武帝复以为护军都尉,属大司马。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长史、司马。魏初,因置护军将军,主武官选,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同时《晋书》还记载:“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等校尉,是为五校,并汉官也。魏晋逮于江左,犹领营兵,并置司马、功曹、主簿。后省左军、右军、前军、后军为镇卫军,其左右营校尉自如旧,皆中领军统之。”

由此可见护军在两汉时期有护军都尉、护军将军、护军中尉等多种说法,207年曹操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两者都是掌管禁军的高级军官官职,不过中领军的级别比中护军要高,负责统领中护军和五校尉,还有司马、功曹等属官,差不多是禁军的最高统领。

其实从两者的名称上也能看出端倪:中护军重在“护”也就是监护和护卫,中领军重在“领”也就是统领,所以中领军级别当在中护军之上。

赵云先是出任中护军和征南将军,223年才升为镇东将军,所以中护军从级别上来说大概就是个级别较高的杂号将军而已(蜀汉的四征将军级别并不高);诸葛亮227年在汉中准备北伐,所以向宠出任中领军至少是227年以后的事了,当时诸葛亮在外,成都兵权尽付向宠之手,这和赵云单纯掌管禁军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责任还是权柄都比中护军大多了,所以向宠的中领军权柄一定在中护军之上。

中都护从字面的理解是:“都”为全部,“护”为监护,都护就是全部都在他的监护之下,这个可了不得,包括征召新兵、训练军队、制定作战计划、平叛、征伐、选拔武官等等军中诸多要务都在中都护管辖之内,刘备白帝城托孤其实已经说得很明白了:“统内外军事”,不仅禁军归他管,各地军队中都护都有掌管的责任和权力,说白一点就是类似于后世的总司令。

所以论权柄之重,当然是中都护含金量最高位居第一,中领军次之,中护军第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