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从“锅底洼”到幸福家园!这番巨变,兴化市如何做到的?

地处里下河腹地

兴化自成水乡

其水域面积

占市域面积的百分之二十几

也正因为这样

许多年前

兴化是知名的“锅底洼”

时常遭受洪涝侵袭

改革开放以后

兴化依托得天独厚的

自然禀赋

打造生态产业链

推进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化

如今

她不仅不再有

“锅底洼”的帽子

还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

富有特色

致富百姓的

全面小康之路

……

辽阔水域助推水产养殖

兴化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使得这里有了成为“鱼米之乡”的优势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兴化利用这一巨大优势,做大做强渔业养殖。其中,兴化大闸蟹已经成为全国闻名的特色产业。

兴化现代渔业产业园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河蟹人工育苗技术、人工增养殖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河蟹产业蓬勃发展。江苏河蟹产业占据全国“半壁江山”,是优质河蟹的主产区,兴化依托资源优势,先后打造而成“中国河蟹养殖大王”“中国河蟹养殖第一县”“中国十大名蟹之冠”,更有“中国河蟹第一市场”,做足水乡特色“蟹文化”。

国内首家“中国河蟹博物馆”

眼下,正是一年菊黄蟹肥时。在江苏兴化现代渔业产业园区内,新一季的大闸蟹已经捕捞上来陆续交易。兴化市水产局生产科技科科长陈如国介绍,今年兴化河蟹产量接近7万吨,在全国占据重要份额。也因为这样,兴化河蟹在全国河蟹市场拥有不小的价格话语权,其价格变动直接影响着全国河蟹的价格变化。

2017年,兴化“泓膏大闸蟹”荣获 “中国驰名商标”,兴化河蟹养殖多年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景区成经济引擎

改革开放以前,乃至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于兴化的印象,往往是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水面,纵然生态良好,但到底也无可供旅游的好去处。

后来,围绕生态旅游景区建设,兴化大力开展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推介,立足水乡独特的资源优势,发挥生态环境良好的长处,千岛菜花、水上森林等特色景点闻名海内外。

时值深秋,候鸟南迁,国家级4A景区李中水上森林变得静谧无比,深处密林中的水上栈道,虽没有往日的百鸟齐飞,倒也是另外一种美景。

李中水上森林规划总面积4000余亩,其中林地面积达1050亩以上,是江苏省面积最大的人工生态林,因树木皆生长在水中,此番风景,独一无二。要深入感受林中魅力,必当乘坐往来于林中水巷间的观光木筏,筏在水中走,人在画中游,带给人绝妙享受。

再过些时日,池杉叶子变黄变红之后,这里又将是另一番绝美的景色。

目前,兴化已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3A级景区3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家、省星级乡村旅游点13家。连续九年成功举办千垛菜花旅游节,连续四年举办品蟹赏菊旅游季,与万亩荷塘荷花节、李中水上森林红杉节共同构建了四季旅游产品体系,为兴化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引擎。

田园乡村演绎幸福生活

整洁的村容、清新的空气、醉人的鸟语花香,既保留了原有的传统乡村生活方式,又有健康的文明新风,给居民们带来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这便是兴化特色田园乡村的风貌。

而说到特色田园乡村,兴化缸顾乡东罗村则是远近闻名的成功典范。从村口进入,整洁的村道由青石板铺就,道旁的小菜园里满是萝卜、青菜、辣椒等时令蔬菜。越过一座小桥,邻水一侧是星罗棋布的湖荡,小船泊在湖荡一角。

穿行村中,充满乡村记忆的东罗秋实展览馆、时代感厚重的大礼堂、粉墙红砖的特色公厕、墙绘精美的民宅逐一进入眼帘。东罗村不仅有漂亮的村容,其特色产业也正在复苏:本地大米不再散装售卖,而是有礼盒、有品牌的全新特色农产品形象。

而上个世纪的东罗,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落寞乡村,村大礼堂年久失修,公共厕所环境欠佳,一些房屋几近破败。70%以上劳动力外出打工,独居老人达到14%,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万元。

2017年,东罗村入选江苏省首批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引入社会资本进行设计和运营,昔日平凡村落蜕变成如今的特色田园乡村。2017年,东罗村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14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03万元。

曾经的东罗村,村民只有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两种谋生方式,如今,当地人可做的行业已是“百花齐放”。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还能到村食堂聚餐、看电视、唠家常,乡村振兴让这里的人们富起来、乐起来、幸福起来!

图 | 卢佳乐

部分图片由兴化市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刘涛  版面编辑:陈丽君

点个赞再走呗!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