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该尽孝的年纪,却有心无力

2011年有一部红极一时的电视剧叫《裸婚时代》,该剧一度掀起了一股裸婚的狂潮,仿佛裸婚才是一种政治正确的做法,不少像男主刘易阳那样不愿“啃老”的年轻人,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裸婚,没有车、没有房、没有钻戒,带着一颗爱她到老的心,就带着身边那个傻姑娘们冲进婚姻这座围城。

其实很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对于“啃老”是拒绝的,一方面是自尊心使然,一方面是出于对父母的心疼,试问谁愿意本该尽孝的年纪,却厚着脸皮问父母要首付,背负上“啃老”的罪名。可是,时过境迁,当初那些拒绝“啃老”的人,如今大多后悔了。

二、确认过眼神,同样是被房价伤害过的人

其实不仅在中国,“啃老”买房正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趋势,那些印象中独立意识强烈的欧美年轻人,如今为了买房也不得不“啃老”。

譬如:

澳大利亚,自2009年以来,悉尼房价飙涨127%。不仅房价高,房租居高不下。当地居民不仅买不起房,连房都难以承担。

韩国人也声嘶力竭地控诉房价太高,承受不起。韩国调查显示,一分钱不花也要攒近9年工资才能在首尔市内购置房产。

“啃老”买房现象在千禧一代(1982至2000年出生者)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017年,汇丰银行曾委托投资公司Kantar TNS进对来自9个国家的9000多人进行了调查,调查涉及9个国家包括:中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马来西亚、墨西哥、阿联酋、英国和美国,受访者就主要是千禧一代。

调查结果显示,36%的购房者得到了父母的支持。这个数字在阿联酋最高,有50%的人得到了家长的帮助。中国和加拿大则分别为40%和37%,在法国的也有26%的人得到了父母帮助。

三、啃老的根源:劳动所得跑不赢资本回报

其实,除去个别不孝子女之外,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支持无节制地向父母索取,谁愿意为了一套房子掏空父母钱包。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那些想自力更生,自立“门户”,选择不“啃老”的年轻人,最终被高房价驱逐出自己所在的城市。反观那些刚工作,父母就给首付买了房的同学,现在都有车有房,成家立业了,成天诗和远方。

回忆起当初的选择,有人感慨:“当你回过头来,看到身边日渐衰老的父母,以及明里暗里提醒你买了房才能结婚的未来丈母娘,你会发现,孝顺和骨气在狂飙的房价面前,毫无作用。”

四、占据道德高地在狂飙的房价面前,毫无作用

现在的“啃老”,并非就意味着好吃懒做,每天在家里“葛优躺”,反而很多“啃老”的年轻人都品学兼优,在大城市有不错的工作,“啃老”只是无奈之举,因为若要凭工资收入在大城市实现买房大计,机会渺茫。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与其把这种行为说是“啃老”,倒不如说是一种家庭财富的代际转移比较,自力更生固然值得尊敬,适当借助父母的能力也无可厚非。只是舆论有时候对穷人家的孩子异常苛刻,有钱人家的孩子拿父母的钱,就是懂得利用资源,穷人家的孩子拿父母的钱,就变成了“啃老”。

这个时代,被迫啃老很无奈,有老可啃很幸运,其实买房只是投资的手段的一种,在全球通胀的情况下,占据道德高地没用,只会在日后回头时付出更大的代价,还不如打起精神,合理规划家庭的财产,实现家庭财产的保值。

评论区说说: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试过“啃老”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