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这个时代,到底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如果让大家来为此辩论的话,可能都有不同的观点,难分伯仲。但是,这两者的关系真的是那么说不清,道不明吗?

我看未必如此!

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可能是淡忘了曾经那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也可能是被这个平凡的世界埋没了记忆里仅存的英雄形象。

我们也许忘记了英雄是什么概念,留在我们潜意识里的英雄概念可能还是“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可哪有那么多成功者呢?总是在一些关键时刻,英雄又是从何而来呢?英雄是怎样练成的?谁又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呢?我想,没有人天生就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永远在路上。

一场疫情,看似无情的灾难背后,更多的是令人动容的温情。

他们是冲在一线的医务人员,坚守岗位的公务人员,记录报道的媒体记者,自觉奉献的普通市民,虽然战场不同,但每个人的目标却相同。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在一帆风顺中崛起,注定是不长久的。只有经历挫折苦难成长起来,才会更加坚韧而不摧。当下,只不过是我们共同面对的一个小小的挫折而已。

受任于生死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钟南山院士,17年前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防疫最前线。84岁的钟南山院士,面对疫情,第一时间主动出击,一路奔波,心系疫区,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17年,初心永不变,或许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是我知道你为了谁。或许17年前,我不曾听过你,但17年后,我知道了你。英雄二字对您来说或许太多平淡,但您所做的巨大贡献将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我们不但要记住您,还要以您为我们人生的导向,勇往直前。

何人不惜英雄身?只有走进发热门诊,才更能体会到这场战役的艰辛,医生们为第一时间抢救患者,争分夺秒。他们几乎不喝水,少吃饭,避免上厕所,想尽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更大的作用。防护服密不透风,医护人员的面目皮肤,都因长时间压迫发青、破损,脸上布满了深深的被压迫的红红的印子,眼罩里布满一层水蒸气。但是,当他们脱下面罩的那一瞬间,笑容满面,可能没有什么比挽救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更值得开心的了。他们也是一个个肉体之躯,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英雄呢?

何人不解英雄泪?由于太过疲累,一位城管执法队队员送病人回隔离点后站着睡着了,让人心酸。那已经是他连续往返接送病人50余次了。那有什么天生英雄,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每一位前线员工都是英雄,向每一个螺丝钉致敬!你们是新时代的铜墙铁壁。

如今人杰依旧,只道岁月无痕。一个战场,却是三代人的接力。目送子,站非典,子送女,战新冠肺炎。山西第二批援鄂医疗队中66岁的王卫国为出征驰援湖北的女儿送行。那一刻,我想无论是作为父亲,还是作为子女,内心充满了自豪与骄傲。新的时代诞生,新的英雄诞生,英雄的先辈们诞生英雄的我们,虽然时代更替,但英雄本色依旧,时光虽然改变容颜,却带不走人间大爱。

英雄不老,赞歌长存。

据统计,已有100多人为抗击疫情而牺牲!他们大部分都还很年轻,他们和你我一样,他们都是父母的儿女,穿上防护服,抗击在疫情一线与病毒厮杀。不识英雄终身悔,识得英雄已是哀。

太多太多的言语也终究道不清对英雄人民的敬仰。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危难关头,社会没有混乱不安,反而都站出来立足岗位默默奉献,哪怕是微薄之力。

泱泱华夏,英魂不灭。所谓英雄,不过是平凡人挺身而出。

相信这场疫情结束能让更多的人明白;

天使白,警察蓝,才是我们该追的“星”

也相信这场疫情结束后:

我们能够改变自我认识,重新审视什么是我们真正所崇拜的英雄。

作者:王磊 胡玉辉 李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