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时尚”不仅是呈现方式的探索与改变,让菜品更漂亮,还有口味的与时俱进,探索与国际流行趋势结合的可能,即优质原料的国际化表达。

文|董克平

插画|郑莉

十一点半落地昆明,这里比泸沽湖干燥许多,刚下飞机鼻子就感觉到了。下午一点去朋友订的私房菜馆吃午饭,先去二楼喝了一泡2002年的生普,缓解了昆明气候的干燥。

饭桌上,朋友推荐了一道折耳根鲫鱼,做好的鲫鱼上覆盖着辣椒和折耳根,折耳根是野生的,味道很正。类似潮州鱼饭的鲫鱼甘润适口,没有腥味,但是搭配折耳根有点令人不解。吃鱼本来就要去腥,加上这折耳根(鱼腥草),结果是去了鱼腥、添了草腥,这是怎样一种调味理念呢?

作为前菜,这个菜的问题还包括:折耳根的味道太霸道,对品尝其他菜肴造成极大的干扰,对菌菇菜式的影响更重。喝了一些梅子泡的清酒,又喝了一些清水,嘴里才慢慢有了味道。

这次云南之行,正是菌菇大量上市的时候,每到一地,每一餐饭都有很多菌菇菜:松茸菌、鸡(土从)菌、干巴菌、鸡油菌、牛肝菌等,还有一些我没记住名字的菌子,无论你是否喜欢,都吃得到食材的新鲜。云南复杂的地形和丰茂的植被为菌子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的绿色、健康、营养,菌子已经成为国内食材届的新宠。很多餐厅菜单上都有菌菇菜,做法多种多样,只要火候对、调味准,都是不错的菜肴。

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鸡(土从)菌,无论是蒸、炒,还是做汤,都很美味。这次吃的是蒸鸡(土从)菌,鸡(土从)鲜美甜润,加上火腿的醇香,令人难忘。朋友说,云南的鸡(土从)品种多达36种,这道菜用的黑帽红土鸡(土从)是鸡(土从)中的佳品。

此行吃到的菌菇菜大多是传统做法,既可以用皱皮椒或大蒜炒,也可以加肉片或火腿调味增香,出品都很有滋味。那么,这么好的菌菇能不能有更好的呈现方式呢?能不能引进或借鉴其他菜系的技法,甚至是西餐、日料的一些做法,来丰富菌菇菜的内容呢?

和蔡昊先生讨论美食的时候,他说过一句斩钉截铁的话:非时尚不美食。这里的“时尚”不仅是呈现方式的探索与改变,让菜品更漂亮,还有口味的与时俱进,探索与国际流行趋势结合的可能,即优质原料的国际化表达。个人觉得,云南菌菇是具有优良品质的食材,应该有更多的表现形式,只是这一切还需要花大力气去研发、推广。

以上内容节选自《中国烹饪》2018年10月刊,欢迎转发到你的朋友圈。本微信号所有内容未经授权,谢绝转载,侵权必究。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及作者署名。

作者往期文章

董克平|王刚说:那时候我特别不愿意下班

董克平:厨师参加比赛的意义是什么

董克平:乌米饭,青精饭

董克平:一道菜联系起世界的四面八方

董克平:标准化、美味和厨师

董克平:该用怎样的方法做江鲜

董克平:民国菜是什么菜

董克平:细嚼慢咽在中西方的殊途同归

董克平:地方风味走向都市的路径思考

董克平:富足之后的口味选择

董克平:从一份甜品说起

董克平:烧麦开花

董克平:味道该如何传承

董克平:从神秘归于平凡的哈密瓜

董克平:八大碗与九大碗

董克平:是江湖菜,更是川菜

董克平:固执成就的顺德味道

董克平:美哉江鲜

董克平:做什么样的“小而美”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

微信又㕛叒叕改版了,很多朋友说不好找到我们的公众号。按下方提示,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就不会错过精彩推送啦,比心

编辑|猫头鹰小姐

点击链接,查看更多专题菜谱

▼▼▼

排骨|牛肉|羊肉

鸡肉1| 鸡肉2 |鸡汤

小龙虾|红烧肉|素汤

醋肴

……

一键下单新刊

▼▼▼

《中国烹饪》

中国极具影响力的餐饮杂志,

创刊于1980年,

发行遍及海内外。

微信号:ChineseCuisine1980

商务合作:010-63044739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快到碗里来

!

【戳这里,有惊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