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NIGHT

  October 31,2018

  ▼

  其实我也很难说,出一本书会给我带来什么。

  签第一本书的时候我才大三,还需要去市中心的公司实习,坐半个小时的公交,一个多小时的地铁。日程太满,索性直接在地铁上写。车厢里我对着手机屏幕敲敲打打,斟酌字句,却不觉得自己是个作家。

  那时没想过写作后来会成为我生活的绝大部分。那时我也并不知道一本书意味着什么,只是觉得“或许可以告诉别人我出过书呢”,听上去有一点了不起。

  那本书上市后,我很骄傲地,几乎在所有社交平台都讲了一遍。“这是我的第一本书哦”——那时我只有几万粉丝,但我很喜欢自己。

  唉,时间啊。从前年轻,最乐于大大方方欣赏自己,绝不感觉这是一种天真的高看。后来得到了更多人的喜欢,涌上来的却是惧怕——这些我都值得吗?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去想。至今仍会感觉忐忑。我知道我写下的每一篇文章,都可能对一个陌生人的人生产生影响。

  碰撞当然是有趣的。我想,产生这种紧张,是因为我知道,自己已经算是职业作家了。

  现在我出了第二本书。第一感觉仍是紧张,不知道我放进书里的这些,是不是足够好了。我反复修改,希望你们能懂我想要表达的意思,又希望……我用到的是最温柔的讲法。

  我不知道我有没有做到。我只能让我的分享尽量完满。

  在后台的留言里,我看到有些读者16年就开始关注我了。我不知道怎么讲,但,我会感动得鼻子发酸——“原来有人陪我这么久了啊”。

  我这几年呢,生活确实不错,18岁的自己想要的一切,现在好像都有了,但我没以前那么容易快乐了。

  昨晚我还在跟朋友说,我对朋友没什么预期,我知道亲近总是有限的。人最后要做的,还是把自己梳理好。我简直想说,你知不知道,我觉得自己已经活透了。

  ▼

  但好在,我不常觉得人生boring,或者怎么样。

  taylor有句歌词我很喜欢,意思是,我们要学会带着碎得像马赛克一样的心继续生活。

  回想这几年,在第一本书和第二本书之间,我在尽我所能,担好“写作”这两个字。

  一年写几十万字是什么感觉,没真正做过的人很难想象,我确实如我在文章里讲的那般,时常疲惫、焦虑,担心这一行字就是我所能写出的最后一行字。

  怕不怕灵感枯竭,怕,怕不怕才华用尽,怕。

  但回溯这一路,看到自己慢慢地做到了从前觉得自己不可能会做到的很大部分,我确定我明白了,“所有的苦,都是为了以后的甜”。

  就像这本书的书名——《所有开挂的人生,都是厚积薄发》,我一度觉得它太过直白,后来又想,既然是分享,那不如就把我这几年来体会得最深的道理,直接告诉你们。

  

  

  

  它源于我在17年年初写过的一篇《为什么有些姑娘人生像开了挂》,写下它是因为我刚刚得知,自己的考研成绩是专业的全国第一名。那时我对着电脑屏幕大哭。

  

  我曾觉得自己那么多天的埋头苦读也是未必带给我好结局的,但现实让我看到了,不是的。

  有句话是,努力不管怎样,都一定有意义。

  以前我其实……总是怀疑自己。我觉得自己“过不好这一生”。哪怕是在我出第一本书的时候,那种骄傲,也是有着“不信任人生”的杂味的。

  我后来有过无数个心碎时刻。我17年中旬在海南度假,住着很好的酒店里的很好的房间,但事业上的波折让我甚至难以入睡。后来我反而对这种无奈习惯了起来。我发现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努力。

  或者说,就是熬。

  如果你问我,如何拥有你想要的,这,就是办法。

  你会逐渐发现,好的人生不是“天生”的。也不必去为别人“高耸入云”的人生叹气,因为那是别人一点一点堆积起来的。你也可以堆积,有多高,你自己决定。

  ▼

  这当然不是一本可以被以上这一个论点囊括的书。在这本书里,还有非常多的体会,等着你去阅读。有公众号里往期的,我觉得很满意的文章,也有新的,你们从未看过的作品。

  

  

  很忐忑,不知道你们会觉得怎么样,但我必须说,我对它很认真。它不完美,但我珍惜它,毕竟是心血。

  希望我的诚意,能得到你们的欣赏。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关心和陪伴,

  我将从留言区里抽三位朋友送我的签名本。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