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话科普 ,关注我们公众号,回复“育儿”了解更多科学育儿知识。

1岁时,孩子的脑袋里都会想些什么呢?

从最初无法对爸爸妈妈的行为作出回应,

到逐渐能与爸爸妈妈有一些互动,

孩子的大脑随着成长在迅速地发育,

认知能力也在快速地发展,

新手爸妈们难免有一刻会觉得,

“我家宝宝脑子好聪明”。

孩子的大脑是怎样逐渐丰富的呢?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

让孩子体验新鲜的东西,

孩子的大脑里就会产生“这个到底是什么”的想法,

这恰恰就是大脑发育的过程。

孩子总是喜欢新鲜的东西,

这就是他们大脑发育良好的明显信号。

13~24个月之间,

在孩子大脑发育及认知能力的发展上,

爸爸妈妈需要知道这些:

满周岁之后,

孩子的大脑在迅速地发育,

有爸爸妈妈会觉得自己的孩子聪明。

什么样才是头脑聪明呢?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孩子对世界有丰富的认识,

二是可以迅速了解世界运行的原理;

这二者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这个时期,

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在于对于新鲜事物的不断探索,

只有在实际触碰并认识到一个物体之后,

孩子脑子里才会真正对这个物体形成概念。

比如苹果,

如果没有看到吃到,

即使解释很多遍那是一种好吃的水果,

孩子也无法理解。

孩子摸索外界的过程就是他知识积累的过程,

如果孩子总是做一些妈妈眼里调皮的事,

比如把碗摔在地上,

可能他是在看碗会不会碎,

并逐渐弄清软的碗和硬的碗摔下去之后的差别。

大脑发育过程中,

有的孩子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

有的孩子在数字方面发展迅速,

有些孩子重复10遍就能掌握原理,

有些却可能需要重复上百次,

这都无须担心,

只是正常的发育差异。

孩子的记忆力是慢慢发育的。

如果当着孩子的面,

把玩具藏在一张毛巾下面,

他可能会知道掀开毛巾拿玩具;

但如果用三层毛巾盖住玩具,

孩子掀开第一层后,

可能就会停止寻找了。

“玩具就在那里”的记忆还不会持续太长时间,

孩子很快就会忘记。

学习过程中的孩子,

要通过自己的行为来了解世界的变化。

爸爸妈妈要尽量帮助孩子去探索,

保护孩子对新事物的探索热情,

以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具体来说,就是在孩子有了新发现时给予称赞,

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给予鼓励支持。

模仿是孩子认知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技能。

最开始时,

孩子只能无意识地模仿一些简单的动作,

后期,则会把模仿的东西记在脑子里,

在需要时再拿出来。

孩子能不能模仿大人的语言和动作,

是大脑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志。

这个时期孩子的发育基本通过模仿来完成,

所以爸爸妈妈暂时不必担心孩子的创造性。

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丰富的游戏,

让孩子成为“模仿大王”。

表情游戏、搭积木、过家家、涂鸦,

这些爸爸妈妈可以先示范给孩子看。

游戏在孩子发育过程中非常重要,

不过在选择游戏时,

也要考虑到孩子认知发育的水平。

例如拼图,如果碎片过多,

孩子可能完全感受不到乐趣。

另外,一些可以刺激大脑的游戏,

也能为孩子的发育带来丰富的体验。

例如教孩子“画自己”:

让孩子躺在铺好的纸上,

妈妈先勾出孩子的身体轮廓,

然后让孩子自己画出脸、手等各个部位。

既可以让孩子知道身体部位的名称,

也让孩子思考自己的样子、大小等。

育儿小知识

适合13~24个月孩子的玩具:

可以敲打的玩具

敲打的过程中,孩子会从无意地慢慢转变为有目的的敲打,可以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同时培养协调性和注意力。

按下去会发出声音的玩具

帮助孩子了解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吸引孩子的兴趣。

可以推拉的玩具

孩子喜欢按照自己的意志来推拉玩具,同时还能帮助孩子练习走路。

虽然还不能自己扔球或接球,但孩子喜欢滚球或者追着球跑。

……

关注公众号大话科普,让你育儿路上少走弯路~

下载科普中国app了解最权威、更全面的科普资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