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对病毒的传播机制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防控知识几乎每天更新,技术方案三五天出新版本,为此,伍思瀚总是利用轮休时间抓紧充电,学习最新的防控知识和方案标准,以便随时和其他同事交流,把留观点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实。伍思瀚,1991年出生的阳光小伙,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防治科科员,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两年多,是一名标准的疾控“新兵”,首次参加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工作。

医学隔离观察是控制传染病的传统方法,不仅可以观察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及早发现病例,还可避免将病原体传播给健康人,在健康人和感染者之间筑起一道堡垒,在新发传染病的控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医学观察点的工作人员就是这座堡垒的建设者和守护者。

柯雪梅,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防治科副科长,博士副主任医师,病媒生物防制、传染病防控专家,厦门市“林巧稚式好医生”获奖者,从2009年起就多次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重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工作,具备丰富的传染病防控实战经验。身为一名资深“老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柯雪梅作为市疾控中心密切接触者管理组成员,负责指导全市医学观察点防控工作。

主动请缨 临危受命

除夕前夜,请假在莆田老家陪伴术后恢复期父亲的柯雪梅毅然返回工作岗位。这个春节假期,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她想多陪伴年迈的父母,父亲已经81岁高龄,手术后对子女的依恋越来越强烈,但是在这场战役的集结号吹响时,柯雪梅还是第一时间主动返回岗位。

厦门市发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后,全市紧急设立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点。柯雪梅担负起其中两个集中医学观察点的前期统筹协调和现场布置任务。接到任务后,她带领同事争分夺秒,第一时间携带防护用品、设备物资抵达指定酒店。虽然经验告诉她,在短短几小时内将一家正在营业中的酒店改造成符合传染病防控要求的集中医学观察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是在疫情面前,没有退路,只有奋战。一切改造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始了,协助酒店腾退已经入住的房间;因地制宜划定传染病防控的污染区、缓冲器、清洁区,设置清洁通道、污染通道,设置各类标识;制定转接密切接触者的转接程序……最后硬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集中医学观察点的设置改造任务。

细致入微 人文关爱

某日凌晨,集中医学观察点接受了一名特殊密切接触者,一名仅仅8月龄的婴儿,因平常为母乳喂养,但其母亲已经作为疑似患者收治在定点医院,面对嗷嗷待哺的幼儿,婴儿父亲心急如焚,提出自带冷冻母乳进集中医学观察点,但当下隔离点内并没有符合要求的冰箱。柯雪梅了解情况后,用早已使用过度而沙哑的嗓音多方协调沟通,终于联系到一台可为婴儿专门贮存母乳的冰柜,解决了燃眉之急,在这个特殊时期让这对特殊的父女两人感受到了特别的关爱。

伍思瀚,1991年出生的阳光小伙,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防治科科员,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参加工作两年多,是一名标准的疾控“新兵”,首次参加密切接触者的隔离观察工作。

全身投入 勇于担当

万事开头难,随时更新的人员信息、叮叮作响的电话铃声,运转不停的打印机…深知责任重大的伍思瀚神经绷得紧紧的,生怕有一点差错。随着隔离对象越来越多,隔离观察点不断增加,根据工作安排,他被指定为观察点当班防疫组组长及驻点工作专班负责人。艰巨的防控责任要求伍思瀚迅速成长,看似简单的接触隔离人员接、转、送,常常让他忙到深夜,有时刚躺下,又得起床,平均每晚只能睡3、4个小时。从1月26日参加留观点工作至今,最多时连续在留观点工作达11天。先后参加了三个留观点的工作,累计观察隔离密切接触者500多人。留观工作危险而繁忙,伍思翰主动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工作期间郑重地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重任在肩 学习不断

早在2018年底,为科学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提供科学依据,伍思瀚就因为开展蚊虫的抗药性监测实验以“养蚊人”的身份“走红”网络,这项工作也为2019年我市有效防控登革热疫情在蚊媒控制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体,对病毒的传播机制和疾病严重程度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入,防控知识几乎每天更新,技术方案三五天出新版本,为此,伍思瀚总是利用轮休时间抓紧充电,学习最新的防控知识和方案标准,以便随时和其他同事交流,把留观点工作做得更好更细更实。

爱不离,疫远离。不管是“老将”还是“新兵”,在隔离观察点还是病原检测实验室,厦门疾控人都用行动践行了“健康守门人”的使命担当,在平凡中展现了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峥嵘。

战“疫”一线,谁愿意做“主动密接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