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唐朝人以肥为美,这个“肥”,大抵是指丰满,而不是肥胖,并且也专指女子,要是男人,一般肥胖也就罢了,超级肥胖总是容易让人联想到某种动物,也就是今年的生肖。

安禄山之死:既然我叫猪,而你长得像头猪,那就送你上路吧

要说唐朝最著名的胖子,非安禄山莫属,巧合的是,这个胖的像头猪的人,最终死在了一个名字叫猪的人手里。

说起安禄山的身世,那可叫命苦啊,很小就没了父亲,跟着巫师母亲艰难度日,后来其母改嫁给一个姓安的人,他也就姓安了。

寄人篱下可不是什么好生活,安禄山没少受人欺侮,不过他智商极高,心眼活泛,少年时期的四处游荡反倒让他学会了六门语言,再加上油嘴滑舌会说话,长大后就当了个给商人们协议物价的牙郎。

然而这些收入不足以养活安禄山自己,他的饭量很大,经常吃不饱,挨饿的时候,总是琢磨着搞些东西卖钱。

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终于有一回撞到了枪口上,因为偷了人家一只羊,安禄山给幽州节度使张守珪逮住了,准备乱棍打死。生死关头,安禄山急中生智,对张守珪大喊道:“公不欲灭两蕃邪?何杀我?”(大人您打仗不是正需要人手吗?为何杀我啊,我能为您卖命啊)

安禄山之死:既然我叫猪,而你长得像头猪,那就送你上路吧

唐朝似乎很不缺少这种临刑前的大喊,在安禄山喊这句话的一百多年前,也有一个人呐喊:“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相同的情景、相似的话语、相同的短期结局,却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最终结果,百余年前喊话的是李靖,听到那句话的是李渊,李渊听后觉得有道理,将李靖释放,收为己用;安禄山的喊话,张守珪也觉得挺豪迈的,再看这小子白白胖胖高高大大的,像是能砍人的样子,就扔下一句刀下留人,安禄山捡了一条命。

李靖带兵南征北战,成为唐朝开国功臣,一身战功,几乎无人能出其右!安禄山也浴血拼杀,深受皇帝信任,最终却来了一场叛乱,打断开元天宝盛世的靡靡之音,唐朝衰落就此开始。

张守珪自然无法预见安禄山日后将带来何种祸患,他觉得安禄山这把力气不能白费,就安排安禄山当了个小头头。

不久安禄山就发现,老大瞧我的眼神怎么不对啊?心思活络的安禄山眼睛一转,再看自己一身肉,猜到张守珪是嫌他太胖了。为了讨老大欢心,安禄山赶紧采取措施,咬咬牙开始减肥,主要方法就是不吃饱饭,每餐只吃个半饱。

安禄山之死:既然我叫猪,而你长得像头猪,那就送你上路吧

减肥绝非易事,安禄山之前过得那么苦都能长成胖子,可见他的肥胖可能还有点遗传因素,就算故意饿着,他也只是勉强控制体重。当然这就够了,安禄山很快以自己的骁勇赢得张守珪的信赖,被其收为义子,步步升迁,直至幽州节度副使。

做到这个级别,靠义父张守珪是不能有太大进步了,安禄山开始攀附其他高官,比如张利贞、席建侯、李林甫等人,这些人又都是唐玄宗面前的红人,一起向皇帝说安禄山的好话,唐玄宗因此觉得这胖子是个人才,安禄山的仕途更为顺畅,慢慢成为新的封疆大吏。

发达后的安禄山没了人管教,口腹之欲就起来了,想吃什么吃什么,想吃多少吃多少,体重就彻底失控了,成了一个超级大胖子。

安禄山有多胖呢?《旧唐书》载:“(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

也就是说安禄山胖得肚子上的肥膘赘肉垂盖到了自己的膝盖,行走时,要费力地先耸动双肩,以便牵起大肚皮,然后才能迈开步子。与之相比,猪可好得多,要是兴奋起来,猪是能够奔跑的,安禄山则想都不用想。

安禄山之死:既然我叫猪,而你长得像头猪,那就送你上路吧

既然走路这么困难,那安禄山怎么上朝呢?那只能坐马车了,坐轿子的话得把轿夫累死。即便是马,安禄山半路上也要换马。不然马会累趴下,他换马的地方就叫“大夫换马台”。

然而安禄山却是个灵活的胖子,他竟能在大殿中央“作胡旋舞帝前,乃疾如风”,给唐玄宗表演异族舞蹈,体会异域风情,惹得唐玄宗开心不已。

唐玄宗笑着笑着,看到安禄山的大肚子,就问到:“胡儿腹中何有而大?”(你肚子里装着啥啊,这么大?)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答:“唯赤心耳!”(装着对陛下的赤胆忠心)

如此马屁,最是令人受用,更何况安禄山还搭上了杨贵妃这条线,当上了杨贵妃的干儿子,尽管论起年龄,他比杨贵妃要大十七八岁,可就这么一套,把唐玄宗和杨贵妃哄得哈哈大笑,安禄山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

写到这,今天的另一个主角要登场了,那就是安禄山的亲兵——李猪儿。李猪儿十来岁就开始侍奉安禄山了,也就是安禄山刚发达那会,这么多年下来,李猪儿也混成了安禄山的亲信。

可安禄山这人不讲情面,觉得有必要让李猪儿更加亲切,自己的府中他也可以自由出入,可又担心头顶草原,于是安禄山亲自动手,给李猪儿做了手术,手术过后,李猪儿就是宦官了,安禄山更加信任与重用他。

安禄山之死:既然我叫猪,而你长得像头猪,那就送你上路吧

一转眼又是很多年过去了,安禄山的准备工作做得很充分了,他搜刮财宝以作军资,他收买人心以成心腹,他贿赂朝臣以成耳线,他极力卖弄以娱皇帝,还有扣下良马、囤积粮食等等,他准备了十几年,可不是为了给大唐南征北战。

而且随着安禄山的权势日渐增加,中央也有所怀疑,唐玄宗信任了他很久,可帝王多疑,猜测试探总是少不了的。

杨国忠是安禄山的死敌,他坚称安禄山会谋反,怂恿玄宗皇帝召见安禄山,并认定安禄山不敢奉诏到长安来。结果安禄山痛痛快快来了,还向唐玄宗一阵哭诉,彻底打消了唐玄宗的疑虑,,以至于后来安禄山造反消息传来,唐玄宗一开始竟然根本不相信。

不过这次召见也让安禄山感觉到危险,他离开的时候是“疾行出关,日行三四百里”,跑的贼快,之后唐玄宗再叫他到长安,他是打死也不去了。(十四载,玄宗又召之,托疾不至。赐其子婚,令就观礼,又辞

在此威胁下,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三镇节度使安禄山从范阳起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之死:既然我叫猪,而你长得像头猪,那就送你上路吧

战争的杂音搅乱了盛世靡音的旋律,战火从华北烧至关中,席卷北方大地,如日中天的大唐王朝一下子下坠了半截。

更重要的是,安禄山有着全盘而细致的计划,他不说是造反,对外宣传他讲是他接到了皇帝的密诏,要清君侧,讨伐奸臣杨国忠。而且叛军迅速占据洛阳,如果安禄山乘胜追击,迅速杀入关中,占据长安,控制皇帝和皇太子,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么他还真有可能取代唐朝。

不过上天似乎不想看到一个辉煌的王朝如此迅速地走向灭亡,在占据洛阳后,安禄山打破原先的计划,火急火燎地称了帝,建立“大燕”,这样一来造反理由不攻自破,也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叛军的上升势头就有点下降了。

称帝后,安禄山一改之前的进取心态,收买人心政策全部推翻,杀降、劫掠百姓,使得民心尽失。在攻破潼关后,明明长安已经近在咫尺,叛军却整整十天时间没有进攻,导致唐玄宗得以逃脱。当叛军占据长安后,“日夜纵酒,专以声色宝贿为事”,也没有追击唐军。

安禄山之死:既然我叫猪,而你长得像头猪,那就送你上路吧

安禄山从深谋远虑的野心家变成性情暴躁、贪图享乐的暴君,可能还是因为胖。安禄山长期肥胖,饱受病痛折磨,据《旧唐书》记载:“禄山以体肥,长带疮。及造逆后而眼渐昏,至是不见物。又著疽疾。俄及至德二年正月朔受朝,疮甚而中罢。”

也就是说,安禄山身上常有疮和疽这些皮肤软组织感染疾病,而疽在古代,是能搞死人的,安禄山甚至曾为此中途罢朝。更糟糕的是,安禄山造反以后视力逐渐下降,并最终失明。

失明以后的安禄山脾气越发暴躁,再加上皮肤病折磨,晚上睡觉也睡不好,这可苦了他的近侍,也就是上面提到的李猪儿。

李猪儿是安禄山的心腹,安禄山放心地让他服侍自己,据《新唐书》载:“禄山腹大垂膝,每易衣,左右共举之,猪儿为结带。虽华清赐浴,亦许自随。

安禄山的肚子很大,根本不能自己穿衣,每次都要好几个人帮助,其中两人抬起肚子,李猪儿则用头顶起来,然后再系腰带。唐玄宗宠信安禄山,赐其华清池沐浴,也考虑到安禄山肚子大,特许李猪儿等人也能进入帮他脱衣服与穿衣服。

安禄山之死:既然我叫猪,而你长得像头猪,那就送你上路吧

从安禄山把李猪儿阉割的手段就能看出,这不是一个心慈手软的人,他暴躁起来,自然是喊打喊杀,作为心腹近侍的李猪儿首当其冲,老是挨打。别说近侍,就是经常见安禄山的“大燕”丞相严庄也都随便打。

严庄和李猪儿苦不堪言,渐生异心,而安禄山又宠爱幼子,引发次子安庆绪不满。三人一拍即合,密谋做掉安禄山。

执行者自然是李猪儿,只有他有最佳时机,趁安禄山熟睡就能结果他,事实也的确如此,至德二载(757年)正月初一,大过年的,李猪儿摸进安禄山宫帐,用刀猛砍其腹部。

李猪儿将数十年的怨气撒在刀刃上,只顾玩命地砍,转眼再看大燕皇帝,挣扎了几下便魂归西天了,只留下一句遗言:“是家贼!”殊不知对唐玄宗而言,他也是家贼,唐玄宗还没打他呢。

结果安禄山后,李猪儿拿个毛毡,卷上这硕大的尸首,就地挖了个大坑,随便就给埋了。

很快,安庆绪继任“大燕皇帝”,最后也是死于非命,李猪儿则是不知所踪,估计也没落什么好下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