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亡西晋的汉赵政权拉开了五胡十六国的大幕,开启了一个战火纷飞的数百年乱世,所谓先出头的掾子先烂,汉赵政权满打满算二十来年就报销了,取而代之的是汉赵大将石勒建立的后赵。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后赵的疆域不小,石勒在世时便已占有除辽东、河西以外的北方地区,南部抵达淮河,与东晋时有攻战,但战争的规模并不太大,双方都在整顿内部。

不过后赵出道即巅峰,在石勒去世之后,不仅文治水准大为倒退,内部更是政变连连,国力空耗,疆域慢慢缩水,最终也因内乱而亡,总共也才三十来年。

后赵的衰亡跟内乱脱不了干系,末代皇帝石祗也是死于内乱,而内乱的诱因就是宗室掌握了过多的权力,这种部落时代遗留下来的特色并不适合帝制政权,诸王手上都有兵有权,太子又以何服众?

宗室夺位在石勒死后不久就上演了,因为石勒的太子石弘势力太弱,完全被石勒的侄子石虎碾压,就连石弘自己也很有自知之明地提出让位,要不是石虎硬要给自己脸上贴金,石弘连皇位都坐不上。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石虎实力虽强,可多少还是出了点乱子,在他掌权初期,镇守关中的河东王石生、镇守洛阳的石朗都起兵讨伐。不过石虎本身就是后赵建立过程中战功赫赫的大将,手下更是后赵精锐,甫一出马,就把石朗给灭了,之后虽遭败绩,但还是把石生消灭了。

稳住了国内局势,石虎当然不需要再带着面具,334年九月,石弘又一次识相地表示:哥,要不这皇帝你来做吧。

大臣们闻讯,纷纷向石虎建议接受禅让,石虎回道:“石弘昏庸无能,直接把他废了不就完了,要什么禅让?“

两个月后,石虎废石弘为海阳王,不久即杀害,石虎自己坐上了皇位。石虎这种赤裸裸的夺位举动多少引发一些人的不满,西羌大都督姚弋仲就称病不去朝贺,不过他也没胆量反石虎,称帝建国是他后代的事。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石虎在任内做了很多事,包括将都城从襄国迁到邺城等,但作为十六国时期有名的暴君,石虎做的更多的是修宫室、选美女、大宴群臣、大行杀戮这些事。

随着石虎的上台,后赵在石勒时期的短暂平和时期就此终结,整天都是各种剥削、各种杀人,百姓根本不知道啥时候会被杀头,甚至都纷纷选择了自我了结。

压迫人民是历代暴君都做过的事,石虎身为羯族,残暴程度更增几分,他不仅压迫人民,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一视同仁“,说杀就杀。

石虎儿子众多,充分继承他残暴基因的是石邃、石宣和石韬这三个。石邃是太子,却喜欢绑架大臣,闲着没事就在家里杀人,把人头都做成工艺品来摆设,还把人肉和牛羊肉一起煮,然后赏赐给人吃。

石邃这种人自然不会讲什么兄弟情分,他见石虎宠爱两个弟弟石宣和石韬,觉得太子之位不稳,干脆起了弑父夺位的心思。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姜还是老的辣,石虎自己就是政变老手,石邃哪里玩得过他,很快就失败被囚,不过他仍然目中无人,把石虎安排的侍从都杀了,一肚子火的石虎下令处死石邃,再加上他的老婆孩子一起杀了,装在一个棺材埋掉,果然是一脉相承。

石邃死后,石宣被立为太子,他跟石邃差不到哪去,也担心石韬抢位子,干脆派人刺杀石韬,刺杀的方式很有石氏风格,基本等于五马分尸加开膛破肚。

石虎看到自己儿子死得那么惨,下令严查,结果石宣自己承认了,估计是觉得自己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石虎没得选。

石宣也不想想,他狠,石虎只会更狠,石虎当即下令把石宣关在猪圈里,把石宣依照石韬的下场处理,最后活活烧死。

石宣被处理后,十余万东宫卫士也被派去谪戍凉州,其中有万余人不忍了,在半路上发动起义,转身杀向邺城雍城,杀的赵军连连败退。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由于石虎十几年的残暴统治,各族百姓尽皆不满,纷纷参加起义军,很快起义军就达到十万余人,可惜他们多是未经训练的农民,在后赵重兵围剿下还是被扑灭了,但后赵统治基础至此动摇了。

三个成年的儿子让石虎太不省心,他干脆立了十岁的幼子石世做太子,心想着太子长大了自己也就挂了,结果立太子后第二年他就升天了,结束了残暴的一生。

石虎的死,给中原留下更大的烂摊子,幼主在位,又无权臣,最是容易引发权力争端,尤其是石世上面还有好几个手握兵权的哥哥。

为了安抚诸王,临朝称制的太后刘氏采纳张豺的建议,任命彭城王石遵和义阳王石鉴为左右丞相,这两位就是石虎死后夺权战争的主力军。

虽说都是主力,可爆发也分先后,先搞事的是石遵,石虎生前派他去镇守关右,石虎去世时他正在赴任的路上,闻讯后就不走了,屯兵河内。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不久,后赵派出去平叛的军队前来投奔石遵,这支军队能够说得上话的将领都劝石遵进攻邺城,夺取皇位,这份劝进将领名单中,姚弋仲、苻洪和石闵三人排在最前头,他们也是主导后赵末期以及后赵灭亡之后中原风云的人物。

一帮大将打下手,石遵哪有不听的道理,当即决定发兵,关右不去了,掉头直奔邺城。

石遵势大,邺城守备空虚,再加上石遵以奔丧为名进军,所到之处望风而降,连仗都没打就进了邺城,石世在位仅二十一天,就被哥哥踹下了台,而对石世上位居功至伟的张豺,则被石遵灭了三族。

石遵虽然当了皇帝,但他的位子坐得非常不稳,在他短暂的任期内,后赵可谓饱经天灾人祸,为日后的灭亡埋下了种子。一方面,北方天灾频频,初夏时节出现暴风雷雨,还下冰雹,足有水杯大小,一副末世景象;另一方面,你石遵有兵权能够夺位,其他王爷也有兵权,为何不能夺位?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最先发难的是沛王石冲,当时他在镇守蓟城(在今北京),听说石遵废帝自立后,亲率五万军队南下,沿途不断收编人马,很快达到十余万。

然而石冲只是炮灰,轻轻松松就被石闵的十万大军击败,自己升天不说,还连累了三万多人被活埋。

石冲解决掉后,石遵安稳了几天,可不久他自己的集团就开始了明争暗斗,想当初劝石遵造反是三人,石闵是在最后的,不过随着战功累计,石闵觉得自己的位置得往上挪挪了。

排在石闵前面的苻洪在镇守关中,石闵就劝石遵说苻洪是人才,如果让其镇守关中,以后这地盘还不知道是谁的,于是石遵就罢免了苻洪的都督官职。

苻洪火了,干脆投降东晋朝廷,跳槽发展了,之后就是跟姚弋仲火并争夺关中,两人都没空管中央了,石闵成为中央的大头,掌管了禁军。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尽管如此,石闵并不满意,他不是后赵的宗室,但却是石虎的养孙,当初石遵进军邺城的时候,曾向石闵许诺:好好干,事成之后,你就是太子!可石遵称帝后却立侄子石衍为太子,石闵空欢喜一场,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

很快,地方上又有人搞事了,镇守长安的乐平王石苞打算造反,还没扯旗就被绑到邺城,不过他命好点,没被收拾,不久还有一次出场。

随着石闵权势的扩大,石遵感到不安,他觉得还是自家人靠谱,于是在349年十一月的一天,石遵召石鉴、石苞、石琨和石昭四王入宫,在太后宫中商议,石遵主张除掉石闵,郑太后坚决反对,母子俩先斗了起来。

这时候,四王中的石鉴忽然肚子疼,表示要去上厕所,上面说了,石鉴是主力军,这一次短暂的外出,就是他成为主力的原因。

石鉴趁着这空当,派人把传话给石闵,说石遵要杀他。石闵收到消息后,立刻组织三千人发动政变,石遵被杀,在位一百八十三天,正好半年。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石闵自己不好坐皇位,就推举石鉴为帝,自己掌权,可有哪个皇帝不想掌权呢?石鉴也打算杀了石闵,结果没成功。石鉴也是奇才,担心石闵知道后反叛,就把参与这次政变的主要人员处死了,自己装作不知情,以为石闵差不到自己。

中央乱糟糟的,地方上也好不到哪去,姚弋仲和苻洪在关中相争,此时反而团结起来,一起反对石闵,他们的名义领袖就是远在旧都襄国的石祗。

石祗也是石虎的儿子,他聪明一点,没把矛头指向石鉴,而是指向石闵,可如果真让他进了邺城,石鉴的下场可想而知。

面对三方攻势,石闵分别派兵解决,但前方还没处理好,后方又闹起来了,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羯兵发动政变,想解决掉石闵,石闵发兵镇压,邺城一片混乱。

解决掉主要反抗势力后,石闵开始盘算如何处理乱局,他下令”与官同心者留下,不同心者听任各自离开。“城门不再戒严,结果离城而去的羯族人堵满了城门。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知道胡人不愿为己所用后,石闵下达了著名的杀胡令,不久后他的名字也变成了冉闵,后赵的掘墓人。

杀胡令在冉闵的势力范围内得到贯彻,死者达二十余万,当然也有外表长得高鼻多须的人被误杀,至于是不是达到半数就不得而知了。

通过屠杀,冉闵稳住了邺城的局势,此时的他还没有称帝的打算,仍奉石鉴为主,只是改国号为卫。但石鉴不甘心,在冉闵与石祗交战时派人通风报信,结果信送到了冉闵手里。

冉闵当即回军,废杀石鉴,并将留在邺城的石氏家族灭族。冉闵随后称帝,石祗也在襄国称帝,后赵残余势力纷纷奔向襄国。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十):石祗

至此,石虎升天之后的宗室动乱变成后赵的存亡之争,上一个出现这么多宗室争权的西晋也曾面临过这种局面,不同的是,西晋败得很彻底,后赵多少还拉了个垫背的。

西晋的八王之乱导致匈奴刘渊等人的崛起,后赵的内乱也差不多,关中已经是姚弋仲的地盘,北部被南下的鲜卑族占领,慕容氏的前燕正在上升期,战斗力强劲,后赵的地盘缩水严重,实力下降得厉害,被冉闵摁在地上摩擦。

冉闵的军队围困襄城长达百余天,石祗吓得改称赵王,又派人向前燕和姚弋仲求救。双方援军抵达后,与冉闵展开激烈交战,冉闵军大败,冉闵只带了十几个人逃回邺城,儿子大臣什么的全被捕杀。

石祗春风得意,以为可以光复大赵了,派刘显率军攻打邺城,却被冉闵逆袭反杀,七万大军折损一大半,还面临着被冉闵劝谏的风险。刘显又不是什么忠臣,秘密派人向冉闵请降,还主动提出用石祗的人头作为投名状,冉闵这才撤军。

351年四月,刘显说到做到,杀了石祗,将其首级送到邺城,并送人质,表示臣服冉闵,后赵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