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屹(著名文史作家,“太史令”合作作家,个人博客阅读量过千万,专注高质量文史文章的写作。欢迎关注。)

说起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累千秋万世之功的当属大运河和都江堰,而其它如灵渠、郑国渠一类同其相比,那可以说是没有可比性的。至于中国水利兴修的主持者、设计者或建设者,在不重视科技的古代中国,能留下姓名的那是少之又少,这些水利工程一般都会依附于参与其中之当世名人,如隋炀帝、苏东坡、范仲淹、王安石等等,而对真正起了关键作用之人,现在的我们是知之甚少的。

陈瑄就是这样不被我们所熟知的人,他不仅是明成祖一朝的“开国”功勋,同时也是位名副其实的水利专家,而且更不为人所知的是,他是我国明清以降漕运制度的确立者。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而漕运又是产生我国帮派中大哥大漕帮的基石,后来演变成我国最大黑社会组织,也就大名鼎鼎的青帮。

陈瑄,字彦纯,安徽合肥人。明代武官、水利家,明清漕运制度的确立者。历任大将军幕府、都指挥同知、右军都督佥事,迎降燕军,封平江伯,充总兵官、总督海运城天津卫、督漕运,理漕河三十年,改漕运为兑运。大大便利军民。他后来以69岁高龄,带病在淮安一带勘察水利,死在任上。宣宗皇帝听到讣闻,十分哀恸,特地派官员致祭,还停止朝事一日,为陈瑄举行国葬,追封他为平江侯,赐谥号“恭襄”,命工部营葬。而在民间,因其以浚河有德于民,民立祠清河县。朝廷亦命有司春秋致祭。

陈瑄,为人骁勇,熟知兵法,善骑射。明太祖洪武年间屡次从征西南,累功迁四川行都司都指挥同知。明惠帝建文末年,迁右军都督佥事,命总舟师严守江防。等到燕王朱棣大军到达时,以舟师迎降。朱棣即位为明成祖后,封其为平江伯。成祖永乐元年任总兵官,总督海运,建百万仓于直沽,并成天津卫,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市,后改掌漕运。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陈瑄即没有今天的天津。

陈瑄虽是武夫出身,但为官有道,重视民生,改善河道,是位真正的水利专家;他开清江浦导水流入淮河,浚深徐州至济宁河道,兴筑沛县至济宁长堤;开扬州白塔河通长江,筑高邮湖堤。自淮河至临清按水势设闸四十七处,使漕运畅通无阻。他经理河漕三十年,多有所建树。

明成祖一朝有一项举世闻名的大功业,即郑和下西洋,我们现在是只知道郑和其名,而不知郑和下西洋官兵的配置或调动,均由陈瑄总掌。出洋之宝船亦是由陈瑄所主政的“清江督造船厂”建造的。

陈瑄见现在上海的宝山海滨地势低洼,无标识可辨,且又是长江和东海的交汇之处,航道上浅滩多,稍有不慎,郑和舟师便会出事。于是他上奏成祖,“请于青浦筑土山,方百丈,高三十余丈,立堠表识”。建成后,成祖又亲自为之定名,赐曰:“宝山”

陈瑄去世之后,宝山军民感其恩德,于上海浦东高桥镇建造了一座高大的城隍庙,将陈瑄当作神明一样供奉起来。文革中,高桥一带的庙祠几乎拆毁殆尽,而唯独这座城隍庙被保存下来,可见厥功尤著。

陈瑄在水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还是起源于他所受到的家庭影响,他父亲便是一位从事水利建设的官员,在洪武时期便奉命整修都江堰,但久未见成效,后朝廷决定由陈瑄代父为成都右卫指挥同知,重新整修都江堰。都江堰在元末明初社会动乱时长久失修,因淤高造成泛滥成灾,侵害良田。陈瑄认为,都江堰为李冰所兴办,应该吸取其成功经验来修,他“深淘滩,低作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组织劳力在内外江用杩槎断流法进行掏挖,将内江多余的水排入外江的排水漕、飞沙堰,从而战胜灾害,使内江灌溉区粮田获得大丰收。

通过陈瑄的战功及整修都江堰的业绩,陈瑄得到了明成祖的赏识,以38岁的年龄便被封为平江伯。要知道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也仅被封为诚意伯,可见对他的重视程度。

当然,观陈瑄一世之功绩,还是在这关乎国计民生的漕运,这是一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决定王朝兴衰的重要措施。陈瑄主政漕运伊始,首先开始全力在贯通南北达3600余里的京杭大运河疏通工程上大显身手,经多年努力,终使年久失修的大运河全线重新贯通。

永乐十三年,陈瑄正式被任命为漕运总督,这是中国漕运史上第一任漕运总督,为一品勋爵,又称漕帅。这是当时级别最高的官。其职权范围,总督天下漕运粮物,确保皇朝消费及军需。拥有兵权,管辖淮安、扬州、凤阳、庐州四府及和、滁、徐三州,后来又兼管南方13省巡抚。

漕督又称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有权弹劾惩治他所管辖范围内的文武百官。还兼治管运河、黄河、淮河等河道。陈瑄身为高官,却没有一点官架子。他生活俭朴,清廉自守,能亲临治河工程第一线,并深入民间做调查,关心民间疾苦,惩治贪官污吏,所以,他不仅是一位水利专家,更是一位清正廉洁,品行高洁的包公式的好官。

陈瑄走了,他倒在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水利事业的工地上,他的许多业绩是在他生命最后三年间完成的,为了他的事业,为了广大民众,他以他的聪明才智,广泽百姓,惠利朝廷,一直拼搏到了生命的最后一息。可惜的是,去时虽荣耀,后世却籍籍,每想到此,怎不令人扼腕痛惜。

清名臣张廷玉对陈瑄有极高的评价:“陈瑄治河通运道,为国家经久计,生民被泽无穷。此无他故,殚公心以体国,而才力足以济之。诚异夫造端兴事,徼一时之功,智笼巧取,为科敛之术者也。”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