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档开篇,一部口碑炸裂、零差评的电影横空出世。

从刚开始仅仅是小规模的点映,但几乎在两个小时之内,朋友圈里就刷满了对它的赞誉之词,豆瓣评分达到了9.0,许多人说:没想到我有生之年,还能在电影院看到豆瓣评分9.0的电影。

甚至因为口碑太好,原本定档于7月6日上映的《我不是药神》,“被逼”提档到5日上映,并且场场爆满,赚足了票房和观众的眼泪。同时,还引发了大量关于天价药和重大疾病的讨论。

故事讲述了卖印度性保健药的程勇,因为生意差到交不起房租,妻子和他离了婚,嫁给了一个富商,并要带走他心爱的儿子,而他的老父亲因为血管瘤,急需救命钱:

如果没有钱,他的父亲只能死去;

如果没有钱,他心爱的儿子将要被前妻带到国外去;

如果没有钱,他的店铺马上就要被房东给收回……

——没有钱,他将会失去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一切。中年人的崩溃是无声的,只能硬扛,于是他被逼走上了“代购仿制药”这一条不归路。

电影有一处刺痛人心的泪点情节:

为了找到药贩子,警察把买违禁药的慢粒白血病患者都给抓了,但所有患者不肯把程勇供出来。

这个时候,有一个老奶奶示意想要说话,警察以为她想要招供。她却紧紧握着警察的手,声泪俱下地说:

“四万块一瓶的药,我吃了好几年了,房子都吃没了,家人也吃垮了……现在好不容易有了便宜的药,才500块一瓶,药贩子真的不挣钱……你们把他抓了,我们就没法活了……谁家还没个病人呢?你能保证自己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电影的感人之处还在于并非创作故事,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故事有着真实的人物原型——曾经震惊中外的中国“药侠”陆勇的故事。

陆勇是一家针织品出口企业的老板,做出口贸易也会讲英文。34岁那年,陆勇患上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他说,正版格列卫(电影里名叫格列宁)一盒的价格是23500元,他生病两年,就花了60万。幸运的是,他吃得起。但普通的家庭,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他在QQ上创建了一个慢粒白血病人交流群:一百多人的群里,只有两个人可以吃得起,其他人只有在病情进入急变期,才会花钱买正版药。而一旦进入急病期,吃这个药已经没有多大的作用,只能延长一点时间。

相对价格高昂的正版药,价格低廉的仿制药,一直是印度的支柱产业。作为 “世界药厂”的印度,在很多国外新药上市时,能够第一时间仿制,一方面节省了成本,为国内外的底层患者提供了大量廉价药。

格列卫仿制药的价格只有正版药价格的1/20,药效却能达到90%左右。但因为没有合法取得销售许可,并不能在中国内地正规出售。加上很多患者不懂英语,也不熟悉国外转账手续,于是陆勇开始到印度,帮助自己和其他病友购买这类“违禁”药物,成为了印度抗癌药“代购第一人”。

陆勇的违法代购行为,最终因“销售假药罪”而被捕。但他的遭遇也得到了上千名慢粒患者的同情,一封由超过千人签字的联名信递交了法院, “自救与救人者”的陆勇,因此被检察院撤回起诉,重获自由。

电影里,倒卖假药的药贩子对程勇说,“世上只有一种病,就是穷病。你救不了,也救不完。 ”

——钱,在平时,只是骑单车与开宝马的距离,只是用大宝与雅诗兰黛的距离,只是穷游与豪华游的距离,然而在重大疾病面前,人与人是不平等的,钱代表的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NBA的巨星“魔术师”约翰逊,早在几十年前就感染了艾滋病毒,长期用昂贵的药物治疗,到现在还是活得好好的,容光焕发继续当他的篮球名宿。这放在普通人身上,恐怕早已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这个社会,保障很多人,但不保障穷人。在制药公司想要保本,患者想要保命,警察想要保护法律尊严的残酷现实下,谁都没有错,然而最后博弈的结果,却不是三赢的局面。

韩国有一部电影叫《熔炉》,推动了国家立法。万幸的是,“陆勇案件”也推动了我国的医疗改革。现在格列卫已经纳入了很多省市的医保报销体系,人们再也不用为天价药发愁了。

正如电影里的最后一句台词:“我相信今后会越来越好的,希望这一天早点到吧,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慢慢变好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