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完美身体"作为最高信仰的《黑镜》系列剧,敏感地捕捉到了技术改变人类社会生活的可能性,但其价值观念并没有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有着更为开放的想象。

《黑镜》:科技发展中后人类生存的想象与局限

"黑镜"系列(黑镜)于2011年第一季播出。其对媒体变革的关注,对技术与人文关系的深入思考以及高度的关键性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在2017年第四季度,"黑镜"系列共有18卷。 "镜子"是具有多层符号的符号,可以是主动显示图像的屏幕,也可以是现实世界的地图。该系列以真实和虚幻的"镜子"为主题,将现实世界,虚拟世界置于戏剧比喻中,相互借鉴,不断抨击人们对现在的思考与不久的将来。在"黑镜"的第一季和第二季,它由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运营。在第三季之后,它由Netflix制作。作为一系列剧集,剧集受到制作人,时间段等变化的影响。系列之间也存在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差异。几乎每一集的主角都是不同的,故事世界[1]也不一致,使其主题极为多样化和解释性。

本文重点介绍了近期播出的第四季,结合了"人工智能第一年"理论和后人文主义理论。 2016年,备受期待的AlphaGo活动宣布了第一年人工智能的到来。人类再一次面临着如何定位自己,如何对待人和科学技术以及侵入人类主体性定义的问题。与第一季度相比,技术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表现更为明显。 2017年播出的第四季充满了"非人类"形式,如机器人,人工智能和电子人,响应正式入场。人类生命的后人类命题。 "后人文主义"是对"人文主义"的继承,解构和反思。它的思想体系非常庞大,但基本上,它试图撼动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人文自由主体。 "黑镜"系列反映了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中的人类后生存状态,但在这里,"非人类"如何被表达,对科学和技术的情感和判断是什么,以及它是否对后人道主义理论等都是值得分析的问题。

首先,三种技术形式适用于人:敌对,机器人和电子人

在当代语境中,人与科技他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表现出前所未有的亲密关系和对人类主体性的困扰。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引起了人们对其"反客户导向"的担忧。网络空间形式与生物和机器相结合,动摇了人文主义的主题。电子人已经证明了意识的分离和再现性,挑战了"单一主体"。概念。

"黑镜"延续了质疑工具理性的长期人文传统,描绘了在科学和技术快速发展的土壤中成长的不受控制的怪物。 "金属头"中的狗形机器继承了科幻电影原始机器的世界末日场景,以抵消人类和人造物体统治地球。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对科学技术产生了怀疑。最具代表性的文字是玛丽雪莱的小说弗兰肯斯坦。这一重要文本出现在科幻电影史上两部经典图像的雏形中,即人工怪物和被文物反击的科学家。失控的人造怪物在不同的科幻电影中演变。在2001年太空漫步(2001:A Space Odyssey,1968)中,智能电脑HAL9000将人类投入太空,"我,机器人"(I,机器人,2004)机器人进行了全面的骚乱,而"黑客"系列(1999年,2003年)将这种恐惧推向了巅峰,显示出一个计算机统治一切并奴役人类的世界。 "Tietou"中的机器狗似乎是一种杀戮工具。这是非常冷和机械化。即使是"人形"形式和语言也无法获得,而且几乎没有情感认可的余地。机器人狗来自哪里,它是什么组织,谁服务它,剧中没有解释,但戏剧毫不犹豫地表达了追踪和杀戮的能力。人类已被遗弃在一个完全无能为力的荒野上,就像曾经统治地球的恐龙一样,趋于灭绝,反映出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刻怀疑和恐惧。

"Syborg"是人类生活的另一种形式,人与机器的深层结合将让人类走向高处的问题认为赛博格神话打破了人、动物、机器的边界,进行无性繁殖,摒弃了男性中心主义的起源故事,具备构建更为平等的人与动物和机器共同家族的潜力。相比于哈拉维对科技积极面的称颂,《黑镜》中的赛博格形态几乎是消极而冰冷的。《方舟天使》(Arkangle)中拥有植入物的萨拉将自己的所听所见暴露于母亲眼前,而且母亲能对自己所见的内容进行限定,母女的关系因这种过度的关注和个人空间的被侵犯而出现巨大裂痕。《黑色博物馆》(Black Museum)中医生道森因配套了情绪诊疗器而出现精神变态,最终导致杀人。《黑镜》对人机结合持负面判断,沿袭第一季中人们植入记忆芯片导致无法遗忘而引发各种情感危机的态度,第四季机器入侵身体边界同样后果不堪,拥有隐私权、能进行自我情绪控制和选择性处理信息等人之为人的特征被机器所毁坏。在这里,人文主义的理性主体仍是歌颂和肯定的对象,后人类主义理论所倡导去人类中心化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回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