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莫言一篇鲜为人知的问卷答题类重要“轶文”|姜红伟

莫言一篇鲜为人知的问卷答题类重要“轶文”

姜红伟

作为一名以研究海子、昌耀、骆一禾等杰出诗人为重点的诗歌史学研究者,我从未想过去“跨界”研究小说家,更未敢想过去研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然而,一个偶然机会,更是一个天赐良机,居然让我成功“跨界”,做了一回莫言的研究者,并挖掘、整理出莫言写于1985年的一篇鲜为人知、湮没多年的重要“轶文”。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去年10月10日,为了撰写中国政法大学诗社八十年代诗歌活动史料,我和该诗社第三任社长、现居辽宁大连从事律师工作的王艳侠取得了联系,并希望她能提供宝贵的诗社资料,帮助我完成这篇文章。也许是名字中有一个“侠”字吧,她为人热情、豪爽、大气,颇有一股女侠的风范。对于我的心愿,她十分爽快地答应并翻箱倒柜,最终找出了《星尘》、《潮声》、《我们》等十余本珍藏了三十多年的油印刊物,给我全部扫描,装订成册寄来。

今年1月13日那天,翻阅那本由中国政法大学团委主办的团刊《我们》的时候,在目录页上,有一个长标题 《青年朋友期待您回答的二十个问题》吸引了我。 在标题后面,列出了一串答题者的名字:李惠让、郝殿海、张佩霖、张晋藩、隋彭生、于蓝、雷铎、莫言。

也许是多年从事海子“轶诗轶文”钩陈工作养成的职业病吧,看见最后一个名字叫莫言,我的头脑顿时条件反射般地产生了第一反应:这个莫言能不能是那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大作家莫言呢?

怀着探究的心理,我仔细地翻到了第二十页,结果,在最下角印着的答题者简介上,赫然印着如下字句:莫言:部队作家。小说《透明的红罗(萝)卜》作者。

看到这里,我才真正确信无疑:这个莫言就是那个莫言。

然而,紧接着,一个问题又产生了:莫言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问卷答题呢?

于是,我又将这本《我们》重新翻阅了一遍,终于弄明白了莫言答题的来龙去脉。

《我们》是一本共青团刊物,原刊名叫《团刊》,1985年12月改刊名为《我们》,总编辑由青年诗人江南(原名吴霖)担任。

王艳侠寄来的这期《我们》是由原《团刊》改刊后出版的第一期刊物,打字油印,16开本,73页。由江南担任主编,郇义海、刘春萍、张守东担任编辑。

大约1985年10月左右,由《团刊》(《我们》)主持了一次主题为《青年朋友期待您回答的二十个问题》的问卷答题。其中,刚刚在《中国作家》第2期上发表成名作《透明的红萝卜》而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生、青年作家莫言作为第二辑答题者,和著名电影演员于蓝、部队作家雷铎共同接受了《团刊》的邀请,对《团刊》编辑部寄来的二十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回答,最终形成了这份答卷,并刊登在改刊之后的《我们》第1期上。

现将莫言的问卷答题内容全部抄录如下:

问:请简略的披露您成功的秘诀。

答:其实我还没有成功。但我认为,成功除了主观上的努力和素质之外,确实还需要“命定”的机遇和人的友谊。

问:您最得意的代表作是什么?

答:还没有写出来。

问:您为自己设立的最高事业目标是什么?

答:写出讴歌人类痛苦的作品。

问:您的业余爱好是什么?

答:天不变的爱好。

问:您对八十年代大学生的看法是什么?

答:不管怎么样,未来是他们的。

问:您对当前的流行歌曲和迪斯科看法如何?

答:听其自然。

问:您喜欢跳舞吗?喜欢跳迪斯科吗?

答:想跳,但怕羞。

问:您喜欢民乐还是交响乐?最喜欢哪部作品?

答:我喜欢好听的声音。比较而言更喜欢民乐,它通俗,容易共鸣。《二泉印(映)月》不错。

问:您对当代大学生的最大希望是什么?

答:大家都有自己的轨道。

问:您喜欢看中国电影还是外国电影。最喜欢哪一部?

答:好的都喜欢。中国的《黄土地》。印度的《流浪者》。

问:您喜欢美术吗?最喜欢谁的作品?

答:喜欢。中国的朱耷。外国的梵高和高更。

问:您搞事业的原动力是什么?

答:功利心。愤怒和忧伤。

问:您最近在看哪一本书?

答:《蒂博一家》——法国马丁•杜•加尔著。

问:一年四季,您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答:夏天。穿衣简单。

问:您对法律感兴趣吗?

答:不感兴趣。

问:假如让您重新选择,您将选择何项职业?

答:魔术。

问:您最痛恶什么样的人?

答:我不痛恶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活得挺艰难。

问:您最钦佩什么样的人?

答:有勇气活下去的人。因为他们创造世界,并使世界存在。

问:现在您最崇拜谁?

答:假如有上帝,我就崇拜他。

问:请您送给《我们》团刊的读者一句格言

答:宽容人的不完美之处。不是格言。

莫言的这篇问卷答题式的访谈录,尽管语言简练,但是所涉猎的内容却十分广泛,包含了关于成功、创作、事业、人生目标、业余爱好、流行歌曲、迪斯科、民乐、交响乐、电影、美术、书籍、季节、法律、职业等众多热点话题,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其中,有些涉及成功、生命、人性的答题言简意赅,极具深邃的思想性和哲理性。比如,有一道题是:您最痛恶什么样的人?莫言的回答是:我不痛恶任何人,因为,每个人都活得挺艰难。再比如,有一道题是:您钦佩什么样的人?莫言则是这样回答的:有勇气活下去的人。因为他们创造世界,并使世界存在。另外,莫言的这篇问卷答题也极具幽默感。比如,有一道题是:现在您最崇拜谁?莫言的回答十分精彩:假如有上帝,我就崇拜他。

莫言的这篇问卷答题式的访谈录,尽管篇幅很小,字数很少,只有短短的300多字,但是,含金量却极高,可谓是字字珠玑。

据考证,莫言的这篇问卷答题既是他从事文学创作以来的第一篇问答试卷,又是他平生接受外界采访的第一篇访谈实录,应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物价值。对于了解莫言的人生观、思想观、价值观、艺术观,对于研究莫言的小说创作、研究莫言的人生经历、研究莫言的思想轨迹、研究莫言的成长过程堪称是难得的、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为了求证此文是否属于莫言的“轶文”,我专门查阅了有关莫言的作品文集,查阅了有关莫言的文学年表和创作年谱,结果,没有搜索出任何与此文相关的“蛛丝马迹”。由此可以推论,莫言的这篇问卷答题是他的一篇重要“轶文”。

2019年1月16日

作者简介

姜红伟,1966年4月21日出生,黑龙江省海伦县人,现居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当代著名诗歌史学家、诗歌资料收藏家。现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第一家民办诗歌纪念馆——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馆长。代表作《海子年谱》《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大学生诗歌家谱》等。即将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诗歌年代——20世纪80年代大学生诗歌运动访谈录》七七级卷七八级卷(上下卷)。

  • 目录
  • 中篇小说
  • 短篇小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