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鞭草

【历史沿革】

马鞭草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下品。苏敬谓:“苗似狼牙及茺蔚,抽三、四穗,紫花似车前,穗类鞭鞘。”陈藏器谓:“其节生紫花如马鞭节。”

别名:马鞭、龙芽草、风颈草、紫顶龙芽、铁马鞭。

中药材:马鞭草;活血散淤,解毒,利水,退黄,截疟


【来源】

本品为马鞭草科植物马鞭草的干燥地上部分。

【生态环境】

常生长在低至高海拔的路边、山坡、溪边或林旁。 全世界的温带至热带地区均有分布。

中药材:马鞭草;活血散淤,解毒,利水,退黄,截疟


【主要产地】

河南省南阳市社旗县(野)、桐柏县、唐河县(野);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野);湖北枣阳市。

【采集方式】

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炮制】

除去残根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干燥。

中药材:马鞭草;活血散淤,解毒,利水,退黄,截疟


【性状】

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l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气微,味苦。

【习用分级】

均为统货,不分等级;以色青绿,无根、带花穗、无杂质者为佳。

中药材:马鞭草;活血散淤,解毒,利水,退黄,截疟


【性味与归经】

苦,凉。归肝、牌经。

【功能与主治】

活血散淤,解毒,利水,退黄,截疟。用于癥瘕积聚,痛经经闭,喉痹,痈肿,水肿,黄疸,疟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