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线送书”——让株洲读者在全国首批享受“互联网+图书馆”,网上选好书,图书馆来买单,网店直邮到家。

“市民大课堂”——株洲市主动邀请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市民可免费选择学习兴趣班。

“罗霄放歌”——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文化走亲”新形式,率先打破区域分割,让罗霄片区百姓平等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离不开创新。株洲在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突出区域特征,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产生了系列创新做法,发挥了示范引路作用。

“市民大课堂”汇报演出现场,小朋友们进行非洲鼓表演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记者 刘震/摄

夏昭炎和他的农家书屋(资料图) 图片来源:株洲晚报

【数字服务】

超十万人次参与“E线送书”活动

7月15日,天元区的唐先生通过株洲市图书馆的“E线送书”活动,在当当网选择了两本财经类读物,随后在株洲市图书馆制定的邮箱里,留下了图书网址和自己的联系方式。5天后,这两本书顺利邮寄到他家。“在家就能选书、借书,借阅的选择更广了。这种创新借书方式很方便。”唐先生称。

2015年11月起,株洲市推出“E线送书”网上购书这一零门槛服务举措,采用“互联网+图书馆”,“你读书、我买单”的方式。读者在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网等网站购书,发现了想看的书籍,然后将链接发给图书馆审核,审核通过后由图书馆买单,书直接寄到读者家中。读者借阅时间是1个月,如果没读完,可续借半个月,之后将书归还给图书馆。

株洲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新颖、有趣的借书方式,激发了读者的阅读热情。据不完全统计,参与“E线送书”活动的读者人数截止到目前已超过十万人次。

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株洲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逐步实现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网络化,让广大群众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与新华社合作打造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电子阅报屏,对外发布城市应急信息、党政职能宣传及通告、城市文体服务信息等,目前已布局100台,40台已投入使用,每天有3万人次观看阅读。

【社会参与】

“市民大课堂”推进全民艺术普及

精美的花艺、悠扬的乐器演奏、激情四射的舞蹈、优雅的旗袍秀……2018年6月30日下午,在神农城日丰庭,一场2018年“市民大课堂”汇报演出,让周边行人纷纷驻足观赏点赞。这些专业表演的表演者都是“非专业”的普通市民,他们都是“市民大课堂”的学员。

大型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市民大课堂”,有别于传统的文化馆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从2017年4月开始,株洲市群艺馆改变了以往文化部门盲目、单向送文化到基层的状况,联合城区民办艺术培训机构、社会文化和艺术公益组织,为市民提供免费文艺培训,针对不同人群及需求,选择合适的馆外教育机构来开展。

株洲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搭建全媒体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平台发布培训信息,以“你点我送”的方式,与市民互动开办“市民大课堂”。目前,“市民大课堂”已经开办了舞蹈、插花、礼仪、器乐、美术、茶艺等22类艺术门类的课程,万余人次参与。

【文化走亲】

“罗霄放歌”有效整合区域文化资源

炎陵县是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2014年,炎陵县牵头组织了首届“罗霄放歌”炎陵、安仁、攸县、茶陵的“文化惠民”四县巡演活动。随后,罗霄山下湘赣边界的永新、莲花、井岗山等县市加入。

“罗霄放歌”每年组织一次大型公益巡演,目前已连续举办四届。演员们通过说唱、诗朗诵、小鼓、小品、快板、舞蹈等节目形式,充分展现各自县市的文化特色和富有浓郁的地方特点。民谣说唱《神奇的井冈山好客气》,把人们的思绪带到了井冈山那片红色根据地;民族舞蹈《瑶山乐》,则把炎陵的风土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贫困地区群众可免费观看,在家门口就能够感受到文化艺术的魅力。

作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文化走亲”新形式,“罗霄放歌”率先打破区域分割,有效吸纳、整合、利用区域内优质文化资源,建立了湘赣两省四市九县区域文化展演机制,实现了文化共享、共建、共创、共荣,让罗霄片区百姓享受到丰盛的文化大餐。

【激活资源】

农家书屋下出“五黄蛋”

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往往建在村委会,常常人气不旺,设施利用率低,多个农家书屋处于闲置状态。而攸县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高桥农家书屋则下出“五黄蛋”,激活了闲置资源。

高桥农家书屋建于2011年7月,是湖南科技大学退休教授夏昭炎筹集资源建设的书屋,现有图书7000余册,吸引了附近很多村民来借书,在周边小有名气。为方便其他村的村民看书、借书,高桥书屋这只“母鸡”尝试“下蛋”——把一部分图书下放到5里远的界市创办借阅分点。“下蛋”当天,一下子来了十几个孩子看书、借书。

农家书屋的“下蛋”模式就这样成功了。谭家垅村十分重视,村干部从村里尘封多年的农家书屋中精选1280本书,选取村民密集地方作为服务点,寻找热心有文化的村民作为管理员,相继又“下了两个蛋”。

为进一步发挥闲置农家书屋的作用,高桥书屋连同邻村南田村,把他们村的书屋也照样“下蛋”到两个分点,统一归高桥书屋管理。两个村的书屋合起来就“下了五个蛋”。

“五黄蛋”每年轮流滚动一次,更新一次图书。这样,图书多了,读者也增多;图书更新了,读书的人就会更多。高桥农家书屋和它下的“五黄蛋”一起,经常免费举办读书会,还推出写读书报告、送新书等活动。(株洲晚报 记者 肖蓉 杨如 通讯员 张坚煜 胡梦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