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第一榜样,最好的教育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父母喜欢玩手机就别怪孩子喜欢玩,父母脏话狂飙,就别怪孩子没礼貌,父母没素质,就别怪孩子没素质,这是很简单的道理。那么,我们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伴随着孩子成长,他们身上的坏习惯也会愈加显露出来。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些或许会影响一生幸福的坏习惯呢?我们都知道一个坏习惯的养成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而一个坏习惯要改正起来,却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我们父母应该将这些坏习惯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孩子三至六岁前多注意他们的行为习惯,并及时加以纠正。而如果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具有相当的"成熟度"的时候,我们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解决问题,我们就得明白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比如说明白孩子沉迷手机,孩子喜欢顶嘴,孩子自私霸道等这些坏习惯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就能对症下药,这样才能根治这些"坏毛病"。

坏榜样

我在杭州读大学的时候,有一个舍友非常邋遢,床单被套有时甚至两月都不换洗,澡也是两周才洗一次,有时我们嫌他味了,会主动提出让他去洗澡或者换洗床单,毕竟楼下就有洗衣房,一桶也才五块钱,可他不仅不羞不臊,而且依然我行我素。这还只是他的私人问题,我们无权过多干涉。更难以忍受的是,他喜欢吃零食,每次课间回到宿舍都会带一大包零食,吃完的零食袋就往桌子上一扔,每次都等着别人来打扫,或者说他根本就不在意垃圾有没有人打扫,对此,我们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议,都难以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存在。

直到大三那年国庆,他的妈妈来杭州旅游顺便来学校看他,带了一大包零食,母子两个人坐那边吃边聊,说话声音一点都不避讳我们,而且他的妈妈把吃完的垃圾袋直接就扔到地上,还不时用脚往床底下去拨,我不禁大跌眼镜。同时也瞬间明白了我的舍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一个人。

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第一榜样,最好的教育方式莫过于"言传身教",父母喜欢玩手机就别怪孩子喜欢玩,父母脏话狂飙,就别怪孩子没礼貌,父母没素质,就别怪孩子没素质,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缺乏沟通

沟通非常的重要,沟通也是非常的困难,特别是与孩子沟通,可以说就是一门艺术,需要谨小慎微地来完成。所以,很多父母虽然明白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且"装模作样"地与孩子进行过几次不合时宜,方式不当的沟通并宣告失败后,失去了与孩子沟通的耐心,并从此关上了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大门,这样的结果就是孩子看起来是在父母的看护下成长,但在心理上孩子实际上是既无"规矩"又无"依靠"。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就曾说过:"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

我们或许改变不了孩子的"第一天性",但在造就孩子"第二天性"的机会把握上,我们到底付出了多少?在如此重要的一件事上,我们是否给予了与它相配的时间和精力。这是我们首先要反思的。而接下来,当我们准备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后,又该如何去做呢?有没有实际可行的方法呢?

树立榜样

有时并不是说一定要在大的品质方面对孩子树立榜样,这样的机会并不多。更多的一些细节方面的东西。比如说吃饭时不玩手机,不说脏话,待人接物温和有礼貌。这其实并非易事,这需要我们自己对自身的要求要达到一定标准。这里只着重说以下两点。

把玩手机的时间用在阅读上

现在很多孩子沉迷手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们自己整体抱着手机不放,让孩子以为闲暇时间就只能玩手机。中世纪尼德兰作家尼斯拉谟就曾说过:"一个钉子挤掉另一个钉子,一个习惯取代另一个习惯。"我们完全可以用另一种行为来引导孩子,比如说阅读,这样不仅可以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也能对自身有所提升。这样,孩子既不会养成爱玩手机的坏习惯,而且还养成了喜欢阅读的好习惯。

温和处事礼貌待人

现在很多职场人每日被工作琐事缠身,回到家只想着省心休息,面对家庭琐事时会变得易怒,缺乏耐心。 夫妻之间一言不合就发生争吵,甚至互爆粗口,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行为习惯有很大影响。所以我们不应把工作当中的情绪下班带回家。否则,会对夫妻和家庭造成伤害,而对家庭造成伤害,就是对孩子造成伤害。一个气氛沉重暴戾的家庭,孩子肯定也会变得暴躁易怒,且素质缺失。

建立沟通

是的,沟通是需要建立基础的,否则只能沦为"无效沟通"。很多家长误认为沟通等于讲道理,而讲道理有用吗,相信得到的反馈大多是否定的。那为什么和孩子讲道理没有用吗?

当我们在给孩子讲道理时,我们的大脑会思考,而此时孩子的大脑中掌管道理逻辑的大脑中枢,属于大脑前额叶,在孩子步入青春期后才开始发育,至二十五岁才发育成熟。所以,在小孩的意识中,是无法理清和吸收道理的,所以讲道理自然没有用。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孩子沟通。

非语言类沟通

因为孩子此时的语言系统还不够成熟,非语言类沟通就显得事半功倍,比如说,在与孩子说话时,你的眼神是否看着孩子,包括你的语气是否透露出这是一次平等的沟通,而非一次审判。

交换意见

在与人沟通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懂得倾听,这在与孩子沟通时同样适用。就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之前,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你要会揣摩孩子的心理,并帮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这样孩子就会释然且会感激你。

"十点了宝贝,该睡觉觉了"

"妈妈,我不想睡。"

"是不是还没玩够,还想再玩会啊?"

"嗯"

"那还有没有其它原因呢?"

"没了。"

"可是妈妈是这样想的,现在都十点了,如果宝贝现在还不睡的话,明天就会起床迟,起床迟的话就不能和妈妈一起去公园玩耍了,妈妈就会一个人去了,这样妈妈会很没意思的。"

就这样,懂得和孩子进行有来有回的沟通,而不仅仅是单向输出,这样孩子就不会反感进而免疫你的任何沟通。

没有任何孩子希望变坏,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本能,而作为父母的我们要在此过程中做好引导人的身份。不管工作多苦多累,回到家也要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向上的好榜样。让孩子拥有受益终身的好习惯,这是我们的责任。

相关文章